赛博格的身体观——一种后人类主义视野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87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于控制论的赛博格概念,从诞生之初就受到生物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文学以及哲学等领域的极大关注,并引发人们对当下人类身体的高科技实践进行哲学思考。这种思考将人类主义者笔下规划得身体概念逐步引向了身体问题的后人类主义讨论。众所周知,后人类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后学”在认识问题上与解决问题上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其理论旨在对传统人类主义建立的人类理性主体进行质疑和反思,并带动一种所谓的打倒所有“中心主义”的后人类思潮。从后人类主义的视野下来思考身体问题会为赛博格身体观的发展提供很多的可能性和空间,本文旨在探讨赛博格身体观的内涵,特点以及局限性,并借后人类主义视野来说明哲学上关于赛博格身体观研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为此,本文首先从身体观的大致发展脉络进行概述,并勾画出赛博格身体观提出理论要求以及背景。第二步,以后人类主义为视野对赛博格的身体概念作描述,分析论述此视野下赛博格身体观的实质。以此为基础对传统人类主义视野下的身体观与赛博格的身体观做出对比分析,进而对看似无边界的赛博格身体概念加以后人类主义有限边界。最后,本文试图对后人类主义视野下的赛博格身体观进行总体评述,从当下新技术的身体实践出发,阐明赛博格身体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并尝试站在后人类主义的视野下,对赛博格的身体观理解,本文力图为赛博格身体观的理论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给予未来身体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是对民国初期金山活佛的研究,包括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思想、影响及地位等方面。金山活佛是民国初期的一位禅师。在中国历史上,清末民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刘文英先生多年潜心于人的精神系统和梦学的研究。他所提出的新梦说是一种融合中西同时又超越前人的系统的梦学理论。一方面,新梦说提炼了中国古代梦说中的积极成分,融会了中国
本位文化论战主要发生在中国本位文化派与全盘西化派之间,两派在如何界定中国本位文化、文化的模仿与创造、文化的吸收与转化以及文化的整体性与可分性等涉及到文化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