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既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城镇化发展存在极大差距,各地在推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不可能用一种统一的模式去指导各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如何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就成为城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贵州省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西部落后省份,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使贵州省的城镇化水平低下,发展缓慢,这反过来又制约了贵州省的工业化进程,扩大了城乡差距。因此,研究贵州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对促进贵州城镇化水平提高,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对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做出一个客观、全面地评价,本文在利用传统的人口城镇化指标对贵州省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的同时,还深入分析了城镇化的内涵,构建了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贵州省13个建制市的城镇化水平做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13个建制市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分为五类,分析了各类城市在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推进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的七点政策措施。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贵州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贵州省城镇化总体水平落后,发展速度较慢,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存在着较大差距。2、省内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城市首位度过高,在城市等级结构中,由于没有大城市而出现断层,极大地影响了中心城市的扩散作用的发挥。而中等城市数量有限,发展水平不高,限制了其自身聚集和扩散作用的发挥,对周边城镇发展的影响作用有限。3、产业不发达、缺乏主导产业;农民素质低、技能差;城镇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各种制度障碍的存在是导致贵州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4、要提高贵州省的城镇化水平,必须因地制宜的走重点发展大中城市,依靠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带动所处区域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以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作为城镇化的支撑,并且不断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并通过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此外,为了使城镇化发展可持续还必须加强城镇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