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实时高清2D转3D系统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we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3D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2D电视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逼真感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3D电视应运而生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3D片源的短缺,制作成本的昂贵,严重阻碍了3D电视技术的发展。如果能将目前大量的2D视频实时转为3D视频,则不仅可以为3D电视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能大大节约制作成本。因此,2D转3D技术成为当前3D电视的关键技术。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2D转3D系统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在FPGA开发板上实现实时高清2D转3D系统,为2D转3D技术在3D电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论文首先介绍了2D转3D系统的基本原理,然后在该原理的基础上,对2D转3D系统中的关键算法——深度估计和基于深度图像绘制(depth-image-based rendering, DIBR)展开研究,最后给出了2D转3D系统的硬件实现。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①改进了基于相对高度深度线索的深度估计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同原算法相比,图像质量相当,但更易于硬件实现。  ②提出了无摄像机标定参数下的三维图像变换算法。该算法利用标定参数与深度图中深度值之间的关系,将需要标定参数的三维图像变换公式简化为只含有3个可调参数的公式形式,不但简化了计算,而且为观众提供了根据自身偏好调节感知深度的功能。  ③提出了基于视差图中值滤波的匹配误差校正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的校正匹配误差,且不会造成图像的模糊。由于算法与DIBR的三维图像变换无关,因此可作为附加的匹配误差校正算法应用于DIBR后处理过程中。  ④提出了实时高清视频(720p)的2D转3D系统FPGA架构。该架构能在200MHz时钟频率下,实时地将2D视频转为3D视频(Side-by-Side)。对于风景图像,生成的3D视频具有令人满意的立体效果。  ⑤实现了深度估计系统和DIBR系统中的三维图像变换模块和视差图中值滤波模块,给出了硬件架构、工作原理、工作时序图和仿真结果。  本论文力求在研究方法与思路上有所突破,其研究成果将为2D转3D技术在3D电视中的应用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MIMO技术在不需要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地提高信道容量;分集技术利用多条传输相同信息的相互独立衰落特性的信号路径,可以大大地降低衰落对无线通信的
当前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是图像恢复领域,大部分算法都围绕着挖掘添加有价值的图像先验信息进行。由于相似的特征图像块或者特征图像方块之间相关性强,可以约束其构成矩阵或者
作为传统有芯电子标签的有力竞争者,无芯RFID标签因其低廉的成本将来有可能以射频条形码的形式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和推广。由于在功耗、数据安全、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潜在的
随着数据传输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可靠更高效的数字通信系统已成为主流,而绝大多数的数字通信系统都会使用编码调制技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比特
互联网发展的初期,是提供“尽力而为”服务的分组交换网网络,它主要支持FTP协议、E-mail、HTTP等相对传统的数据业务,这些业务对网络时延等性能要求不高。如今,网络数据中更
信号的稀疏表示是指在给定的过完备字典中选取尽可能少的原子来表示信号。对于图像信号,通过采用固定字典或学习字典来实现信号的稀疏表示。图像的稀疏表示可以刻画图像中的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道路拥堵,有效惩治交通违停问题,在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支持下,我们基于DSP芯片TMS320DM642设计了一套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进入违停区内车辆进
3D图像分类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在室内物体检测、行人检测、姿态检测和机器人视觉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RGB-D图像分
随着通信业的快速发展,蜂窝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庞大,各种类型的低功率节点大量部署,人工的去对每一个基站进行配置、优化和维护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同时大量的基站的存在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急速扩增以及网络购物成交量的日益加大,海量的商品信息充斥着每个消费者的生活,如何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推荐技术应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