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分析的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op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对临床医疗数据的数据挖掘研究所得到的分析模型往往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距离解决现实问题还有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多数研究是立足于可获得的数据而不是临床实际需求开展的,因此,如何面向临床实践需求开展数据挖掘是临床医疗数据挖掘研究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面对这种当务之急,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临床医疗数据挖掘分析有哪些实际需求?基于这样的需求,开展临床数据挖掘研究的人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文本挖掘和德尔菲法等方法,对临床医疗数据挖掘的需求和人才胜任力要素展开调查,希望为未来的临床医疗数据开发策略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并从客观意义上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研究方法:(1)临床医疗数据挖掘的需求分析文本挖掘:从PubMed数据库中检索临床医疗数据挖掘相关论文,抽取论文中有关临床医疗数据挖掘应用、目的和意图的主题词,根据主题词共现矩阵,运用双聚类算法自动聚类分析,得到通过文献形式表达出来的临床医疗数据挖掘现实需求,为后续临床医疗数据挖掘问题和需求的问卷调查编制提供依据。德尔菲法:根据文本挖掘提供的线索,在知识非常态理论框架下,结合数据挖掘过程模型,设计和构建临床医疗数据挖掘需求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将临床医疗数据挖掘需求问卷发放给临床医学、计算机、医学信息学和流行病学等领域中从事临床数据挖掘研究和管理工作的16名专家,经过2轮的问卷发放,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最终整理出临床医疗数据挖掘面临的问题、知识现状和需求。(2)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借鉴人才胜任力模型理念,以期通过提高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员的个人能力及时发现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中的临床诊疗需求和临床管理需求,解决数据挖掘过程中由于知识和能力不匹配而导致的较多问题。根据冰山模型,将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分为冰山以下的内在素质部分和冰山以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部分,构建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将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问卷发放给16名临床医学、计算机、医学信息学和流行病学等领域方面的专家,经过2轮的问卷发放,根据均值、变异系数筛选优化各级指标,初步确立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评价模型。(3)模型实证研究以来自某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和附属二院的46名从事临床医疗数据挖掘的研究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保证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发现当前从事数据挖掘研究人员胜任力上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1)双聚类算法和德尔菲法发现临床医疗数据挖掘的需求运用双聚类算法提取和锚定了通过文献形式表达出来的一部分临床医疗数据挖掘现实需求,主要涵盖了临床诊疗相关需求,如在精准医学、疾病风险因素分析、药物不良事件监测、疾病预后、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和诊断影像学等方面的需求。德尔菲调查结果对临床医疗数据挖掘的现实需求进行了补充。德尔菲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疗数据挖掘除了在临床诊疗方面表现出需求外,在临床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需求,如再住院预测不良事件监测、临床路径优化、药物处方序列、医院感染预测、住院时间预测等。在知识非常态理论框架下,结合两轮德尔菲法专家调查结果,发现临床数据挖掘实践人员知识与其数据挖掘目的和意图之间存在着“鸿沟”,这种“鸿沟”具体表现为:由于数据挖掘知识和数据分析知识与目的意图的不匹配而导致的数据理解问题,尤其是数据具体价值认识不足问题;由于数据分析知识与目的意图的不匹配而导致的数据准备问题,尤其是数据预处理难和数据一致性检查难问题;由于跨学科知识和数据分析知识与目的意图的不匹配而导致的模型评价问题;临床医疗数据挖掘客观条件与目的意图的不匹配导致的数据获取问题,尤其是数据标准化程度低问题和因为隐私与安全要求导致数据获取难问题。“鸿沟”的存在反映了临床医疗数据挖掘的潜在需求,即临床数据挖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和临床医疗数据挖掘客观条件的需求。(2)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模型本研究基于需求分析结果和冰山模型初步构建的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评价模型包括动机、个性和特质和知识技术能力三个维度,17个二级指标,在内容上既包括了综合知识、数据挖掘技能等显性要素,也包括了成就动机、个人品质等隐性要素。根据专家意见设立的各个指标的权重情况为动机权重0.122,个性和特质权重0.481,知识技术能力权重0.397,最终总结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模型为:胜任力=0.122*动机+0.481*个性和特质+0.397*知识技术能力。(3)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现状应用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进行46名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员评价,结果发现,被调查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得分为4.094±0.762,按量表等级(1-5分)水平,说明被调查对象的总体胜任力处于较高水平,在动机(4.488±0.763)、个性和特质(4.138±0.930)和知识技术能力(3.914±1.047)三个维度中,知识技术能力分数较低,值得研究者关注。评价指标中,兴趣、持续学习能力、数据素养在各维度中分数较高,其中兴趣和数据素养分数较高说明被调查的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员在对自身的数据挖掘兴趣和数据素养方面较为自信,而在洞察临床问题能力上仍需加强。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会受到个人社会学特征的影响,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因素对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总分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关系(p<0.05)。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因素对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的动机方面影响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因素对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的个性和特质得分产生显著的影响关系(p<0.05);性别因素对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在知识技术能力得分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关系(p<0.05)。结论:(1)本研究将临床医疗数据挖掘研究的需求总结为3大类:(1)临床诊疗和临床管理的现实需求;(2)临床医疗数据挖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需求;(3)临床医疗数据挖掘客观条件的需求。(2)本研究构建了包含3个核心维度,17个二级指标的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评价模型,信度效度较好,能够客观反映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员胜任力要求。(3)实证研究发现,被调查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员总体胜任力处于较高水平,在动机、个性和特质以及知识技术能力三个维度中,知识技术能力分数较低,因此,提升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员胜任力的关键在于知识技术能力培训。此外,年龄和性别对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才胜任力影响较大,可能会决定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员的职业规划,即男性临床医疗数据挖掘人员可能更愿意长期从事临床数据挖掘研究工作,以期获取更高的胜任力和社会声誉。
其他文献
老年糖尿病患者是指年龄≥60周岁,按中国糖尿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据统计中国2019年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已达3550万。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以及心理改变等均比其他年龄段糖尿病患者高发。国家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老年人身体健康,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下,老年病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而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全程管理中提供高质量健康管理服务仍然是我们
期刊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教学后的一节综合练习课。这一单元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计算时是直接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和余数。而本课是侧重于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要求学生针对实际情况对商和余数做出分析来确定结果。为了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教师在教材提供的练习素材的基础上,增设了对比和开放的练习素材,以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
期刊
学位
在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向世界网络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根据所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提出一系列有关论述,推动我国互联网快速健康发展,逐渐形成一套立足中国实际的网信事业发展规范和原则,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的知识与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在改革开放初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浪潮中萌芽,在推进跨世纪发展战略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下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
学位
目的探讨社区居家养老健康管理对老年慢性疾病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辖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社区居家养老健康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管理。对比管理前后两组患者膳食结构、治疗依从性、对疾病认知程度和生活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膳食结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
学位
从软件时代到互联网,再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量和复杂性都经历了从量到质的改变,其中深度学习通过建立、模拟人脑的分层结构来实现对外部输入的数据进行从低级到高级的特征提取,从而能够解释外部数据。这些效果将直接体现在语音与图像的识别、检索和机器翻译等具体的互联网服务中,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同时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而深度学习应用程序无疑是帮助企业完成数据分析、
高功率和高频率是行波管的发展方向。带状电子注交错双栅行波管因其在大功率、太赫兹领域内具有卓越的性能和巨大的潜力而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对带状电子注交错双栅行波管研究的深入,带状电子注交错双栅行波管理论和仿真工具的不足愈发体现出来。为此,本文针对带状电子注交错双栅行波管中的色散分析、注波互作用分析等问题,利用电磁场理论和计算电磁学中的一些数值方法,对交错双栅慢波结构中的周期结构、集中衰减器、
具备带内透波、带外吸波特性的隐身天线罩能有效提升军事装备中天线的带外多站隐身能力,而同时具有吸波和透波特性的吸透一体材料(absorptive frequency-selective transmission structures)作为该类隐身天线罩的设计基础,近年来被广泛关注。通过加载二极管、石墨烯或采用机械调节等可重构手段,能够实现吸透一体材料的可重构特性,使得透波窗口可以被关闭或在一定频率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