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国际上各国也普遍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和重视。随着中小企业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识和关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普遍面对的融资困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核心问题,融资难的“顽疾”长期伴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并未能得到有效根治。在正常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薄弱、信誉度不高、经营风险大等原因,融资渠道一直很狭窄,融资能力很差。2007年末爆发的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势雪上加霜,受出口急剧减少的影响,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大幅缩小,这就导致中小企业的内源性融资大大减少;同时,金融风险的加大,导致金融机构投资更加谨慎,惜贷现象进一步恶化,这也会使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更加困难。在内忧外患的叠加下,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面临鲜有的生存危机。资金缺口加大、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问题日趋严重,其中资金短缺是这些企业面临的最困难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化解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危机的关键。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新探讨这一问题,更具现实意义。近几年来,各国学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已经渐渐趋于成熟,但是针对其在特殊背景下的研究仍显不足。笔者正是站在金融危机震荡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进行分析并为其融资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中小企业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界定,对金融危机的时间范围和融资的相关理论加以介绍,并对当前国内外中小企业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追踪。本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对我国中小企业在非金融危机时期和金融危机时期融资问题的真实状况进行检验。我们将不同的经济背景分开检验,并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分为两类,一类用来判断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类用来检验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首先,细致的分析了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并通过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实证模型得到了在不同背景下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其次,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检验,期待发现在不同时期影响融资结构的因素及其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化情况;最后,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在非金融危机和金融危机时期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并加以分析。本文第五部分首先将实证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指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在非金融危机和金融危机时期有哪些不同(非金融危机时期,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速动比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担保价值;金融危机时期,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企业规模、速动比率和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的结论,从企业自身、银企关系和政府相关政策等三个层次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实证的方式研究了非金融危机时期和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发现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一般规律和经济危机时期的特殊规律,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