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过30余载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商业银行从资产规模上也有11家进入财富500强。但中国商业银行运营效率低下、竞争力相对较弱的问题一直存在。从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全球化运营要求来看,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已刻不容缓。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金融自由化的行列。如何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掌握金融自由化进程越来越受到各国当局者的重视。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逐渐成为了学者们研究金融自由化影响的一个落脚点。因此探究金融自由化对银行效率影响的内在机理对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四大结构性基础,构建了金融自由化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理论框架。理论分析表明金融自由化主要通过产权结构、功能结构、市场结构和管制结构四个结构性基础来影响商业银行效率。本文还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亚洲24国173家商业银行2008-2012年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亚洲24国5年间技术效率均值和纯技术效率均值略有提升,但规模效率略有下降。其中“东南亚”1国家在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上都要优于中西亚2国家。但在技术效率方面两个地区的差异在缩小。但中西亚国家的规模效率要优于“东南亚”国家。鉴于新加坡相对发达的金融业水平和我国相对落后的实情,对两国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进一步验证理论研究的结论,本文基于2008-2012年亚洲24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采用断尾回归分析法检验了金融自由度对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自由化对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显现显著的正向效应。金融自由度每提高一个单位,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分别提高0.46%和0.32%。最后,在总结理论与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产权、市场、监管和腐败四个方面提出四点政策建议。即:1)产权结构多元化2)优化市场结构3)完善监管手段4)严惩银行腐败。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本文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及文章的创新点和难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一节首先介绍了西方效率理论,其次针对本文研究主题,就国内外关于银行效率测算方法、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第二节先介绍了金融自由化理论发展脉络,其次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金融自由化指数构建方法。第三节对前两节进行了总结评述。第三章探讨了金融自由化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机理,为计量检验部分夯实理论基础。第四章是现状定位,在计量检验前对样本国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各国金融自由度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各国各项指标的现状。此外还单独比较了我国和新加坡相关变量的现状差异。第五章是计量实证检验,先对模型设定、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进行说明,再利用面板数据采用断尾回归分析法对亚洲24个国家和地区样本在2008-2012年间的数据进行面板模型的计量检验,力图检验第三章所推导的作用机理。第六章是结论和对策建议,先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再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最后对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做出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