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观演建筑空间适应性演化和可持续利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won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演空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的载体,以物质空间的形式表现出其所在社会文化中的表演形式、社交形式、以及技术基础。其产生和演化的过程必定是在当时技术条件支持下与表演形式和社交形式相互磨合融汇的动态过程。   东西方本土观演空间由于其文化基础的不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而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和殖民扩张,西方现代观演空间形式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普遍认可的承载观演活动的标准空间。无论在中西环境中,西方现代观演空间的发展演化都包括空间类型的演化和建成空间的可持续利用改造两个方面。   西方现代观演空间在我国经历了一系列转变和演化,从认识到接受再到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从上世纪20—30年代开始至今仍在继续。这一过程受到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推动,也受到本土技术水平的制约,但也符合现代观演建筑在西方本土演化生成的自身规律。   观演空间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演化,留下了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观演建筑。面对作为文化载体的观演建筑,中西方社会都需要考虑如何对其进行可持续利用。西方的建筑改造理论对不同形式不同价值的建筑给出了不同的改造策略。而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观演建筑也面临不同的改造和保护的需要。
其他文献
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愈发受到社会的重视,国内外都出现了很多工业遗产保护的案例,在具体的保护操作手法上也初步形成了一些较为完善的模式。但在当前工业遗产保护过程中,厂房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南方作为经济开放的前沿,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大量经济活跃的中小型城市。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民主”、“开放”等观念渐渐被民众所接受
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已经由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可持续的、绿色低碳的道路转变。另一方面,在经济迅猛前进的同时,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城
江苏宜兴丁蜀镇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不但是具有明清风貌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更是我国紫砂产业早期的诞生地、集中的生产地和长期的贸易中心,它还承载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街区及旧建筑保护和开发利用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   许多历史建筑,由于其外观并不是特别出色,但是由于其年代久远,数量众多,规模集中,并形成了统一的街区结构,因
随着住房政策的调整、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居住需求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中小套型住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中小套型住宅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适应性设计则是其提高住宅品
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机开始逐渐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在城市发展问题上,生存危机的典型表现是城市平面空间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城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四川省受灾学校1.18万所学校,面积199.72万平方米。39个国定重灾县计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无序蔓延,城市用地问题日渐突出。据发改委统计,本世纪以来,国内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了50%,而城镇人口增加了26%。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低密度和分
随着人民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院建筑的发展速度空前,但在完成使用的建成项目中,在使用功能上及建造过程中凸显出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评价体系,为医院提供强大实效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