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主人公的创伤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他被认为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最伟大的当代美国小说家之一。他一生阅历丰富,在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中,贝娄共计出版十三部长篇小说,大量中短篇小说、评论和札记等。他的文学成就卓著,他曾三次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1954、1965与1971年)、一次普利策奖(1976年)。1976年,因其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作品中不仅对历史进行了深层次的窥视和探索,同时清醒的审视了美国社会的现状,不断分析生存的苦闷和矛盾。《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出版于1970年,为索尔·贝娄获得了第三次美国国家图书奖。这部小说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创伤主题。二十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社会危机等给人类留下了沉重的创伤记忆,如何呈现和反省这些创伤记忆是文学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正是以二战中的大屠杀事件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的社会危机为背景,描绘了赛姆勒先生在这种背景下所遭受的创伤。因此,本文试图以创伤理论为研究视角,对贝娄的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进行研究。本文从创伤理论角度对小说主人公赛姆勒的人生经历进行解读,挖掘其创伤的根源,诠释其创伤的外部表现以及主人公如何走出创伤。全文共分为三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赛姆勒先生的行星》的基本概况,阐述创伤理论的形成以及发展状况,并梳理国内外对《赛姆勒先生的行星》的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分析造成主人公创伤的根源和创伤的激化:战争、大屠杀对赛姆勒的打击,妻子的死、对德国士兵的杀害是赛姆勒创伤的根源,而战后纽约城市的社会危机则加剧了赛姆勒的创伤。第二章主要剖析赛姆勒创伤的外部表现,其创伤主要表现为:战争对其身体上的伤害、创伤事件的不断侵袭与再经历、对创伤刺激物的回避以及他对世界和自己的冷漠和嘲讽。第三章探索创伤者如何走出创伤,赛姆勒通过寻求安全感、对他人讲述创伤经历、重建新的和谐人际关系,以及对创伤事件的原谅和忏悔等几方面的尝试,他渐渐地获得了精神上的安全感,逐渐减轻自己的创伤。结论部分总结了前文分析并指出了小说的书写意义,文章不仅描述了大屠杀事件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危机对受害者身体和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伤害,更描述了创伤受害者在一个变革的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及其走出创伤的途径。而小说的意义也就在于安抚世上的受伤心灵,引导世人反思生命的意义,直面生活中的困境,并为创伤者指出了一些恢复创伤、走出创伤的途径。
其他文献
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选取浸提液pH值、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因素进行响应曲
将普通共沉淀法制备的LaNiO3复合氧化物进行超声波处理,以NO、CO的催化燃烧为模型反应,考察超声波处理对LaNiO3复合氧化物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TEM、SEM、BET和XPS等表征手段
【摘要】聚焦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儿童阅读,教师应逐步转变“阅读即看书”的理念,不断对“课程游戏化”与“儿童阅读”“品德教育”等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挖掘绘本中蕴藏的德育内涵,利用并挖掘绘本中的德育素材,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幼儿接受美的熏陶,提升德育实效。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园;德育启蒙;课程游戏化  幼儿德育作为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在继承传统幼儿德育发展中
结合石安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对传统挖补和就地热再生两种处治路面病害的方案作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就地热再生方案在解决施工交通拥堵、处理深层裂缝、节省养护成本及节能环保
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类新型网络业务的不断出现催生了对网络功能的更高需求。传统网络结构不堪重荷之时,SDN技术应运而生。SDN将原本封闭的硬件形式的网络结
目的:探讨额角钻孔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特点和经验,如何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
以赞比亚T2公路Kafue段的再生维修工程为依托,介绍了就地冷再生维修方案、机器配置、设备工作原理、施工过程、工艺优势与施工组织,针对机械油耗、材料添加、设备租用、人员配
为实现实验室中对橡胶沥青与石料间粘结力的快速测试,设计了一种基于螺旋传动的简易装置,介绍其工作原理,并做了可行性分析及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特定目数下,粘结力最大值随掺
我国的制造业正在进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水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制造业企业实现转型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以2012-2018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