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共青团是基层团组织,是团结和教育广大中学生的坚强核心,是培养“四有”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了教育引导、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但受社会竞争的加剧和教育评价改革的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愈演愈烈。在考试成绩仍然是主要评价标准的状况下,德育陷于“说起来重要却对升学无任何意义”的尴尬境地。因此,在中学生的教育中,智育的力度可能加强了,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了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但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下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而介于12岁——18岁之间的中学生是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出问题最多的时期。中学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中学共青团承担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能。中学共青团工作如何根据新形势的需要,通过改变教育理念、教育途径及教育内容等,进一步服务于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局、服务于学生的道德成长,就成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从中学生道德成长的视角,探讨、审视青岛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中学共青团工作理念滞后、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团的教育阵地在萎缩、团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加强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路。本文立足于德育研究的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学生这个群体从未成年人中独立出来,从中学共青团工作如何服务其道德成长的角度进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中学道德教育理论,为中学道德实践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中学共青团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可行性对策和思路,对中学共青团工作及年轻的团干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