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将生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遗传信息技术与患者的个性特征、生活环境相结合,期望实现疾病的精准预防和治疗。通过文献的阅读归纳和综合分析发现,当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分析、国内外对比研究,从伦理学角度的研究较为匮乏。由于精准医学的发展涉及人群数量庞大、所需技术很多处于不成熟阶段,这就引发了一些伦理挑战、伦理问题甚至伦理担忧,而伦理问题是根本。例如,效益与风险不确定、参与者隐私难以保证、知情同意操作困难、责任归属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研究和探讨。精准医学的效益与风险是不可分离的,需要科学、有效和合理的评估。任何新技术的发展必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追求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是研究实验的先决条件。笔者从技术、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对精准医学的效益/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未知的问题可能会给精准医学发展方向带来一些困扰,也会给价值判断和伦理分析带来挑战。对于精准医学可能具有破坏性的特点,要坚持安全有利原则,把保护参与者和社会利益作为伦理审查的主要依据。医疗健康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样本库的建立给参与者隐私保护带来了冲击。精准医学数据共享范围的扩大和速度的加快,促进了精准医学的发展,但基因组数据独特的可识别性,不仅可以获取个人当前和未来健康状况的信息,还能揭示其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家庭网络隐私问题,隐私安全的重要性大大提高。知情同意作为保障个人自主权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参与者人格尊严、确保参与者权益的基本手段。精准医学的知情同意涉及到基因检测和数据分析,关乎到个人、家庭、家族甚至整个种族的遗传信息安全,影响范围广泛,与其他医学试验有很大差别。如果直接采用传统的广泛知情同意模式,可能会造成知情同意效果差、患者权益无法保障的问题。在精准医学的实践中,要在参与者信息知晓、了解、自愿参与的基础上,保障参与者随时退出的权力,确保参与者公正地参与研究、治疗。精准医学模式中涉及到的责任主体主要有(潜在)患者、医疗人员、政府和研究机构。根据个人行为的因果关系,这些责任可以分为形式责任和实质责任,在实际的医疗实践中,这四种责任主体常常存在利益冲突,理想中责任主体表现良好的情况是,除了承担对自己的责任,还必须承担对相关行为者的道德责任。功利主义理论、义务论、客观公正原则以及反思平衡理论是构建精准医学伦理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精准医学的研究与应用要落实安全有效原则、完善知情同意机制、保障患者隐私、加强主体的责任感,促进精准医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精准医学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只要政府、专家、公众与社会齐心协力,加强规划、重视研究、注重临床试验及应用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一套完善和高效的治理体系,相信精准医学必然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