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ang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镇静的镇痛效果;观察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时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观察静脉长期输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的药物不良反应。  方法:将收治入ICU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随机分为5组。A组采用微泵持续静脉输注5ug/kg/h瑞芬太尼+0.04~0.2mg/kg/h咪达唑仑,B组采用微泵持续静脉输注10ug/kg/h瑞芬太尼+0.04~0.2mg/kg/h咪达唑仑。C组采用微泵持续静脉输注0.1ug//kg/h舒芬太尼+0.04~0.2mg/kg/h咪达唑仑。D组采用微泵持续静脉输注0.2ug/kg/h舒芬太尼+0.04~0.2mg/kg/h咪达唑仑。E组单用咪达唑仑,首剂0.04mg/kg,随后初始0.1mg/kg/h输注。镇静评分采用镇静-焦虑评分(The Riker 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镇痛评分采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观察患者用药前后、拔管后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各组患者机械通气总时间、SAS评分、CPOT评分及不良事件。  结果:五组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各组间镇静镇痛深度总体无明显差异(均P>0.05)。A组、B组、C组、D组的心率分别于各对应的时间点明显高于E组。用药初期(4h至16h),B组平均动脉压较 A组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小于 B组(P<0.05)。各组动脉血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能为ICU机械通气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随着输注浓度的增加,瑞芬太尼对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大。两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口服法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MSCTE)检查技术及其优化;探讨MSCTE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
目的 SLE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不明,但普遍的看法认为是环境因素作用于一定遗传背景的机体,包括性激素的影响诸因素作用形成的结果。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遗传背景有关。研究
目的:探索尼妥珠单抗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H292及H1975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非小细胞肺癌H292及H1975细胞系,实验细胞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
摘要:本论文以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学生管理为研究背景,结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了基于分布式应用系统原理、设计和实现的问题。全国各大专院校及一些中专和中学的校园网建设已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校园网建成以后,需要在校园网上建设一个全校范围的、开放的、分布的、多媒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像和田师专这样地处偏远贫困的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地计算机科学水平的制约,还没有建
目的:  1.检测胎盘生长因子(PIGF)、神经纤毛蛋白-1(Nrp-1)、血管生长因子受体-1(Flt-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早期宫颈癌的循环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了解三者能否作为早期宫颈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