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沉降试验的复合地基变形问题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JFASDJFASDJF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十年来,复合地基理论与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复合地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之中。复合地基形式多种多样,其中CFG桩复合地基由于其经济、施工方便、利于环保等优点,在工程中应用较多。由于复合地基的复杂性、不同复合地基的受力机理不同等因素,人们对复合地基的认识还不完善,尤其是对复合地基变形问题认识还较粗浅,目前还主要以经验为主。为了促进复合地基的发展,需要对复合地基变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通过CFG桩复合地基工程现场分层沉降试验实例,对复合地基变形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复合地基现有变形计算模式做了总结,并应用这些变形计算方法对实例工程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分别对加固区和下卧层变形做了计算。这些方法包括规范法、复合模量法、应力修正法、改进的应力修正法、桩身压缩量法(Ep)等。然后,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试验工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比较详细的变形数据。最后,将各种计算方法和数值方法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包括加固区、下卧层和总变形三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规范法、Ep法、数值计算的结果,加固区变形和下卧层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与实测结果中所占的比例比较接近,经相同的变形经验系数调整后,规范法计算的变形量最大,即最保守;Ep法和数值模拟结果次之。在变形计算和模拟过程中对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桩土应力比、压力扩散角等做了研究,并着重对变形经验系数Ψs做了分析研究,对其取做范围做了延伸,延伸至压缩模量当量值为28.5MPa时,Ψs=0.08。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设计规范要求在结构设计中尽量把房屋设计成规则、对称的结构,但是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规则对称的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审美的要求,平面不规则的结构会引起
近年来,新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简称FRP)以其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施工便捷、抗疲劳性能和耐久性能好等特点,开始在土木与建筑工程加固和修复中
近年来,国内外对薄壁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薄钢-混凝土组合梁也进行了一些研究,薄钢-混凝土组合梁柱刚性节点和铰接节点亦有少数研究;但现有梁柱节点中的薄壁钢梁和钢柱
土坡稳定分析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主要的分析方法有刚体极限平衡法、极限分析法、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等。其中刚体极限平衡法不能考虑土体的塑性应变.   近年来,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充分发挥了钢材和混凝土材料各自的材料特性,由于自身的优势明显以及技术与经济效益突出,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多。在现代桥梁工程中,继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岩体中广泛存在规模不等、产状不同、性质各异的结构面,结构面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而且直接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和破坏
物理模型试验是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常用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相似材料的研制。传统的物理模型试验不考虑模拟岩体中孔隙(或裂隙)水,然而近年来,随着水体下或富
学位
快速发展的城市高架路交通在有效地缓解了人们出行压力的同时,其诱发的环境振动问题也日趋严重。环境振动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且对建筑物的安全等方面也造成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