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成绩背后仍然隐藏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就是其中的典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在区域农业污染已经出现交叉化、立体化和复杂化倾向的今天,协调处理经济发展与防污治污的关系,事关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增长模式的优化,更事关人居环境的改善,民生福祉的增进。在此背景下,选取环境规制为视角研究我国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探讨规制变动对区域农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农业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论文首先在引言中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梳理并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然后以经济增长理论、环境经济理论和农业经济理论等为基础,在界定环境规制相关概念的前提下,介绍了考虑不同环境规制情形的技术效率测度方法、ML指数计算及分解方法;接着将污染物纳入投入产出集,分无规则、弱规制和强规制三种情形,测算2003-2010年我国七大区域农业总体和分作物的技术效率值,以及相应的环境效率指数和生产力损失率,明确环境规制变动对区域农业整体和不同作物的技术效率产生的影响;最后计算并对比了强、弱环境规制水平下,七大区域总体和分作物ML指数及其分解项,探究环境规制变化给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变化。分析结论为不同区域有针对性地建设和完善环境规制体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