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l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关于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分析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实证研究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影响和制约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提出推动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措施及政策建议。 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国内外理论文献回顾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200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计,对转移的区域和产业分布进行了分析,对转移的形态进行了梳理,最后,对未来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农业和农村部门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劳动力过剩问题,未来存在较大转移压力。 利用调查数据,从收入效应、支出效应、成本效应以及城镇化效应这几个方面,研究了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对于重庆市,还是劳动力异地转移的输入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当地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贡献。本文用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对于劳动力的输出地而言,转移出去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收入增加。而且,转移劳动力不仅在输出地要进行消费,还要在输入地消费,对当地经济增长也做出了贡献。另外,劳动力转移有利于重庆市的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对农业生产有积极的作用。伴随农村劳动力及其眷属大量流入非农产业和城镇,会产生城镇必然扩容的城镇化效应。农村劳动力流入对当地的企业而言,其工资支出会有机会节约,也就是成本效应。 运用数据资料和统计方法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的影响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实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用弹性实证分析了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结论,农村的人力资本状况、城市化水平、非农产业发展状况对劳动力转移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可以推断,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工业化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 在考察了中国劳动力扩张途径的前提下,提出了促进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路。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日益发展壮大。正确把握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对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网络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分析,提出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研制并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其应用技术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测量领域,GPS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政治立场、提高人的觉悟的工作,而信访工作也是解决信访者的个人愿望和诉求等,这项工作中大量实际问题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充分发挥思想
社会保障既是工业化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一项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增强了社会成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保
粮食与能源、淡水一样被世界各国列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2003年底全世界还有38个国家或地区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共计8.4亿人挣扎在饥饿线上。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基料,由于某些功能特性的限制而影响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高凝胶型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是当前植物蛋白深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拓宽其在食品
本研究从粮食安全的概念、类型出发,分析了新格局下粮食安全新定义和中国粮食安全现状。通过调查80年代以来浙江省粮食安全的发展状况及现状,深入剖析了浙江省粮食安全存在的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基础。长期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而且应当
<正>拿破仑说过:"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就能了解它的外交政策。"如果把这句话进行有限的延伸,也可以理解为地理位置提供了战略的脉络背景,这一点在海权以及海军战略中更为突出
世界文化交流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阶段,而作为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的翻译事业也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然而,在当前这个经济飞速发展,几乎一切行为都和经济活动紧密相关的时代,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