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民间舞如同我国的民间舞蹈一样,源远流长,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到现在为止,大约还保留着二百余种。多少年来山西几代舞蹈家都在为之奋斗,挖掘、整理山西民间舞蹈,都想把山西民间舞蹈推向全国。如今作为年青一代的山西舞蹈教育事业的一名工作者,又恰逢研究生在读期间,我有义务、有责任将如此炫丽的民间艺术进行推广,并不断总结形成具有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晋南花鼓课堂教学的转型不仅是继承发扬地域文化特色的一项有意义的任务,更对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站在历史文化学的角度还是站在舞蹈形态学的角度,晋南花鼓作为三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较强的价值。它广泛的流传在民间,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鼓道具的运用,粗犷、含蓄、传情达意的表演形式,健美有劲的黄土高原人民的性格,活泼、酒脱的动作风格等等,在舞蹈动态中散发着黄土高原典型的艺术审美。论文对晋南花鼓作为三晋文化的典型产物,在黄河文化艺术的影响下形成的历史渊源、舞蹈表演形式、结构规律、风格把握以及如何将晋南花鼓进行教学转换的可行性进行论述。通过探索晋南花鼓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晋南花鼓舞蹈动态的成因,研究晋南花鼓教学的可行性。通过对晋南花鼓的采风学习,将晋南花鼓舞蹈动作整理、分类,寻找具有代表符号的体态动律和舞蹈特点,进一步挖掘、整理、提炼、创新晋南花鼓的表现形式,继而形成教学组合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对晋南花鼓的独特艺术魅力与文化属性,使具有山西地域典型风格的舞蹈形式,回归自然。 本文分引言、四个章节。引言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一章《山西民间民间舞晋南花鼓概况》介绍了晋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晋南花鼓的起源、表演形式、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第二章《晋南花鼓课堂教学转型的优势》从两方面分析晋南花鼓的动态成因及可行性研究。一、黄河舞蹈艺术对晋南花鼓的影响。二、晋南花鼓课堂教学转型的可行性。第三章《晋南花鼓课堂教学研究》主要体现对晋南花鼓的研究成果(教学组合)。一、晋南花鼓教学转换;(素材积累、动作整合)二、晋南花鼓教学研究(组合编创)。第四章《晋南花鼓课堂教学训练的科学性与风格性》从两方面更深入的剖析晋南花鼓的元素动作以及它的风格特性。一、晋南花鼓课堂教学的典型性研究;二、晋南花鼓发展的多元性。因此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晋南花鼓的历史、文化、民族民格以及现阶段保存于民间的晋南花鼓进行研究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深入的分析晋南花鼓的特点,使研究能深入其本质,从而编创一磁疗具有代表性的晋南花鼓教学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