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之美——山西民间舞晋南花鼓在课堂转型中的动态定位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民间舞如同我国的民间舞蹈一样,源远流长,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到现在为止,大约还保留着二百余种。多少年来山西几代舞蹈家都在为之奋斗,挖掘、整理山西民间舞蹈,都想把山西民间舞蹈推向全国。如今作为年青一代的山西舞蹈教育事业的一名工作者,又恰逢研究生在读期间,我有义务、有责任将如此炫丽的民间艺术进行推广,并不断总结形成具有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晋南花鼓课堂教学的转型不仅是继承发扬地域文化特色的一项有意义的任务,更对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站在历史文化学的角度还是站在舞蹈形态学的角度,晋南花鼓作为三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较强的价值。它广泛的流传在民间,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鼓道具的运用,粗犷、含蓄、传情达意的表演形式,健美有劲的黄土高原人民的性格,活泼、酒脱的动作风格等等,在舞蹈动态中散发着黄土高原典型的艺术审美。论文对晋南花鼓作为三晋文化的典型产物,在黄河文化艺术的影响下形成的历史渊源、舞蹈表演形式、结构规律、风格把握以及如何将晋南花鼓进行教学转换的可行性进行论述。通过探索晋南花鼓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晋南花鼓舞蹈动态的成因,研究晋南花鼓教学的可行性。通过对晋南花鼓的采风学习,将晋南花鼓舞蹈动作整理、分类,寻找具有代表符号的体态动律和舞蹈特点,进一步挖掘、整理、提炼、创新晋南花鼓的表现形式,继而形成教学组合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对晋南花鼓的独特艺术魅力与文化属性,使具有山西地域典型风格的舞蹈形式,回归自然。  本文分引言、四个章节。引言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一章《山西民间民间舞晋南花鼓概况》介绍了晋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晋南花鼓的起源、表演形式、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第二章《晋南花鼓课堂教学转型的优势》从两方面分析晋南花鼓的动态成因及可行性研究。一、黄河舞蹈艺术对晋南花鼓的影响。二、晋南花鼓课堂教学转型的可行性。第三章《晋南花鼓课堂教学研究》主要体现对晋南花鼓的研究成果(教学组合)。一、晋南花鼓教学转换;(素材积累、动作整合)二、晋南花鼓教学研究(组合编创)。第四章《晋南花鼓课堂教学训练的科学性与风格性》从两方面更深入的剖析晋南花鼓的元素动作以及它的风格特性。一、晋南花鼓课堂教学的典型性研究;二、晋南花鼓发展的多元性。因此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晋南花鼓的历史、文化、民族民格以及现阶段保存于民间的晋南花鼓进行研究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深入的分析晋南花鼓的特点,使研究能深入其本质,从而编创一磁疗具有代表性的晋南花鼓教学组合。
其他文献
用Brabender粘度计测定了豌豆淀粉糊在不同浓度 ,pH及添加物条件下粘度曲线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其粘度性质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了解豌豆淀粉的特性及开发应用 ,提供理论依据
在整个青铜文化史上,汉代处于衰退时期,因而,对于汉代的青铜艺术的研究,长期以来被忽视.汉代的青铜器设计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所体现的功能和技术之美以及浓郁的文化精神,是
在人物绘画造型表现中,始终存在着认识和表现上的差异。这与人类的不同种群所特有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有关,这种不同导致了在绘画造像上的不同理解和表现,对其理解和表现经验的总结
文中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二部分:一、南阳画像石的艺术成因:A、南阳作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皇亲遍布、权贵云集.贵族阶层为了互相攀比,竭力追求墓室的"永固"与"豪华",竟相
许鞍华一直被理论界定位为"香港现实主义女导演",这种定位主要是从风格学和美学角度出发的.本文在绪论部分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探讨认识到:在研究许鞍华影片的现实意义时,很少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正在走进老百姓的家庭,人们拥有一辆轿车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目前市场上适合中国国情的轿车不多,大多数现有的轿车都是进口的或用进口零件组装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