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奶牛乳腺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59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是乳汁合成和分泌的的重要场所,与乳产量和乳品质密切相关。高产奶牛尤其是处于泌乳高峰期奶牛的乳腺上皮细胞,极易发生氧化应激。清除机体各种氧化反应因子,抵御乳腺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和增强其抗氧化的能力是维持乳腺健康和高效泌乳的有效措施。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PUFAs)是机体重要的脂质营养元素,饮食中补充n-3 PUFAs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抵抗氧化应激反应。本论文通过对比患有隐性乳腺炎奶牛和健康奶牛的乳汁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奶牛隐性乳腺炎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并通过构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mmary alveolar cells,MAC-T)氧化应激模型,研究了n-3 PUFAs对MAC-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奶牛隐性乳腺炎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通过检测健康奶牛和隐性乳腺炎奶牛的乳汁中抗氧化指标的活性和含量。实验发现,与健康奶牛相比,患有隐性乳腺炎的奶牛乳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enzymes,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2)明确n-3 PUFAs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采用LPS作为刺激源,处理体外培养的MAC-T细胞,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通过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的抗氧化酶的活性、MDA的含量以及DNA的损伤程度,探究了n-3 PUFAs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细胞内抗氧化酶SOD、CAT、GSH-PX和GS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而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DNA损伤程度增强;n-3 PUFAs预处理组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SOD和CAT的活性降低(p<0.01)、MDA的含量增加(p<0.01)以及DNA损伤;n-3 PUFA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SOD和GST的活性、MDA的含量以及DNA的损伤程度均无显著差异。(3)n-3 PUFAs促进Nrf2从胞质向核内转移激活Keap1-Nrf2-ARE抗氧化通路。通过采用蛋白印迹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胞质和胞核的Nrf2蛋白表达情况,探索n-3 PUFAs是否通过激活Nrf2实现抗氧化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使用LPS处理后,胞质Nrf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胞核的Nrf2蛋白表达显著上升;用不同浓度的n-3 PUFAs进行预处理,胞质Nrf2蛋白表达随n-3 PUFAs浓度的升高而上升,胞核的Nrf2蛋白表达升高更为显著。综上所述,患有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抗氧化酶活性降低;n-3 PUFAs通过提高MAC-T细胞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MDA的含量、降低了DNA损伤程度;促进Nrf2向核内转移,激活Keap1-Nrf2-ARE抗氧化通路,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为n-3 PUFAs在奶牛乳腺炎防治的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皮下脓肿是羊的常见皮肤病之一,该病在全国广泛流行,其病程长,传染性强,该病可导致羊只消瘦、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着养殖效益。环境中致病菌的存在及羊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是该病的主要病因,给羊皮下脓肿的预防与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近年来关于羊皮下脓肿病原菌研究报道显示,羊皮下脓肿致病菌主要为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ulosis,C.p)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
目的:在规模化猪场母猪的实际繁殖过程中,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管理不当、环境异常和营养不良等因素都能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在母猪繁殖过程中发情迟缓、异常或不发情,母猪分娩时产程、恶露持续时间过长和胎衣不下造成母猪产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的多发,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母猪淘汰率增高和使用年限的减少,给猪场造成了一笔不可估计的损失。为解决这些在实际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本试验结合母猪的生殖特点,
强栅栏覆盖问题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主要目的是对感兴趣区域内发生的事件进行有效监控。目前针对构建强栅栏覆盖的研究大多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这是一种理想化场景,不适用于更加复杂的三维真实应用场景。此外,由于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强栅栏覆盖网络在一定时间后中会出现栅栏间隙,导致监控目标事件信息不准确。因此,本文针对三维强栅栏覆盖的构建和三维强栅栏覆盖间隙修复等方面的问题做更深一步的探讨,主
酰胺醇类抗生素主要包括氯霉素(CAP)、甲砜霉素(TAP)和氟苯尼考(FF),因它们较好的药代动力学和抗菌特性,常被用于畜牧生产和水产养殖中,但酰胺醇类部分药物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会直接威胁人体健康或使环境中耐药菌增加。随着各国对酰胺醇类药物残留监管力度的增加,探索更加精确、灵敏及高效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其中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常用于检测动物性食品中酰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引起猪流行腹泻(PED)的病原,20世纪70年代PEDV在欧洲被首次发现,随后在世界范围流行。2010年,我国由于PED造成近100万头仔猪死亡,使养猪业遭受严重损失。猪是PEDV的唯一自然宿主,各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以仔猪易感性高、症状最为严重,发病仔猪病程7 d左右,表现为腹泻、呕吐、严重脱水等症状,最终衰竭而死,哺乳仔猪病死率达100%。对PED尚没有特异
文本蕴含识别旨在判断两段文本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推理过程涉及到句法分析、词汇理解、逻辑推理、社会经验和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是一项判断计算机是否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文本语义的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任务,也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较为重要的基准任务之一。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文本蕴含识别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针对中文文本蕴含识别的研究工作仍然较为缺乏,所提出的方法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模型对于句子深层语义的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于感染布鲁氏菌(Brucella)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简称布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家畜及其产品的频繁流通,动物间和人间的布鲁氏菌病疫情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中,羊布鲁氏菌病最为常见,而且羊布鲁氏菌病更容易传染给人类。为了保障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净化已成为当下的必
脉冲神经网络比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更加符合生物神经系统要求,适用于大脑神经信号的研究分析,同时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因此,脉冲神经网络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脑神经科学存在一个核心问题,即大脑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真实、有效的学习?针对这一问题,目前突触可塑性机制是大家普遍比较接受的方式。近年来,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突触权值的变化与神经元发放脉冲的精确时间紧密相关,这种规律可以被称为脉冲时
家猪是我国家畜养殖中占比最高的产业,同时猪又在人类医学生物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无论在利用基因编辑提高家畜的生产力与安全性的应用中,还是在制造特定的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猪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猪胚胎体外生产技术虽然已经建立,但大规模生产应用仍无法实现,这主要是由于猪的体外受精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相较其他物种而言效率低下。主要原因在猪体外受精过程易发生多精入
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在医疗不发达的地区,这无疑给医生增添了工作难度。基于机器学习的疾病诊断研究对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辅助医生完成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机器学习算法对医疗机构产生的数据进行学习后得到疾病诊断模型,可以对未知的数据样本进行预测。然而传统的单分类器诊断模型很难取得优异的泛化能力,因此在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各种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