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聚落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耦合特征及其优化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风貌受到强烈冲击,乡村建设刻不容缓。乡村植物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乡土特征并探究乡村植物的景观特征,让规划先行,有助于乡村风貌的保护和恢复,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址在位于江南的浙江省,选取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地地区3种典型乡村聚落区的村庄作为样本,共计调查44个聚落(平原地区14个,丘陵地区15个,山地地区15个),2956户庭院。对其植物以及聚落内不同空间要素包括庭院、道路、公共空间、水系、农田等进行实地调查,将植物按照其空间位置和与人工场地的结合提取出庭院林、道路林、公共游憩林,分析3种不同林种特征和乡村植物整体特征,包括组成特征、水平结构特征、垂直结构特征等。通过对庭院建筑、道路、公共游憩空间的调查分析,与植物生态空间结合,梳理不同林分空间特色。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和现场访问的方式,解读植物种植习惯和配置模式与当地村民生产、生活、习俗等人文内涵的关系。最终提出浙江乡村植物景观的优化策略,以期建设具有江南特色,能传承乡土文化并适应当代需求的幸存植物景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内乡村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共计135科405属523种,以水杉、毛竹、香樟、桂花为优势树种。不同地带植物组成差异明显,平原地区共计植物59科93属110种,香樟、榉树、桑、水杉为优势树种;丘陵地区共计植物127科368属451种,其中草本70科156属203种,以水杉、杜仲、山核桃、山茶为优势种;山地地区共计植物68科118属162种,以胡柚、苦楝、杉木为优势种。其中,乡土植物种类占比较大。(2)研究区内整体树冠覆盖率较高,平均达39.17%,平原地区树冠覆盖率48.19%﹥丘陵地区35.39%﹥山地地区33.20%。植株数量组成上,围村林最多占41.33%,庭院林占22.33%,道路林占14.02%,公共游憩林占11.37%,水岸林占10.95%。(3)在浙江省乡村调研区内,庭院林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共计得到108科283属360种,高于游憩林74科132属176种,道路林植物种类仅有40科67属74种。庭院林受房屋建筑的不同布局,高度,朝向等影响而呈现出较明显的景观风貌差异;游憩林景观风貌因公共空间所承担的功能类型不同,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道路林景观风貌较为平均。(4)风格传统、历史悠久并伴有人居住维护的庭院,庭院林生长最好,物种丰富度高。庭院林的高度一般可达到所在庭院建筑的二层,呈现建筑在丛林掩映下的聚落庭院景观风貌。主路作为交通承载道路,道路林生长相对茂盛,两侧有一定的潜在建设空间;而小路两侧植物规划建设潜力小。不同类型空间中的植物配置模式有所差异,滨水游憩空间植物景观整体搭配最优。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一种多路感性负载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点在于使用了大功率场效应管为多路感性负载的感应电流提供放电通路;使用二极管阵列组成的或门来控制每一路感性负载的感应电流放电时间,可以做到独立控制每一路感性负载感应电流的放电时间;使用TVS二极管来快速泄放感性负载经过场效应管放电之后残余的感应电流。与常规的感性负载驱动电路相比,本方案使用大功率场效应管作为反向放电通路,效率高、发热小、驱动能力大。
期刊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学科交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举措之一。2018年底,民航局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民航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一文中明确提出打造海绵机场,新时期“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四型机场需要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本文首先从海绵城市概念出发,面对机场洪涝灾害分析其频发的原因,总结国内外文献中宏观系统与具体措施方面的优劣,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背景平台。继而本文
本文通过充分的讨论比较当下国内外声景生态学相关实验的进展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发掘在城市环境下主要的声景元素人工声的构成特征,声源组成以及变化规律。在国内声景实验中,本实验较为领先地运用自动录音设备和自动截取软件录制处理人工声,并通过半自动化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得到人工声的构成特征和变化趋势,同时结合生物声的变化进一步分析人工声的存在价值。本次实验选取北京五环内的10个城市公园中的36个观测点作为实验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河口区和淤泥海滩区,是地球上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是许多生物重要的栖息地生境,也是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人类的过度开发、围垦砍伐、围海养殖等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修复迫在眉睫。红树林湿地公园是红树林湿地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建设;基于生态修复的红树林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是红树林湿地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
随着对湿地价值的认识和生态意识的普及,我国正在积极开展划定自然保护区或建立湿地公园等湿地恢复、保护工作。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良好途径,建成的湿地公园应当具备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而水鸟栖息地功能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水鸟作为典型的湿地生物,对湿地环境的依赖程度比较大,因此湿地面积减少、水污染、人为活动干扰等问题极易影响到水鸟的种群稳定和物种数量。通过对提升湿地水鸟栖息地功能相关研究的
种子是植物主要的繁殖器官,种子质量的优劣往往会对种子的安全贮藏以及苗木的培育造成影响。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为华北、华东、华中等地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且具有食用、药用、观赏等多种经济价值,但其种子具有不耐贮藏的特性。以往关于香椿种子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源、贮藏温度和含水量、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而对于香椿种子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及其老化机
淡水引入作为一种在滨海地区广泛开展的生态工程,其对湿地产生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磷是对滨海湿地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的元素,由磷循环入手研究淡水引入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仅全磷很难准确反映湿地磷库的真实状况,土壤中的生物有效磷能更准确地反映湿地土壤中磷库的状况。在我国广泛开展滨海湿地保护的背景下,研究淡水引入对滨海湿地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对于探究滨海湿地土壤磷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进一
在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负担的加重,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健康的自我管理。森林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体身心健康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借助森林环境放松心情、强身健体,森林景观的康养功能逐渐被认可。目前,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针对森林康养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理论还未形成,值得我
水体是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清洁的水质能够确保城市湿地公园更好的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仅为动植物提供生长和栖息场所,也为公众提供环境优良的户外游憩场所。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水体受污染现象逐步加剧,造成城市湿地公园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湿地公园水体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工业生产废水排放以及地表径流可能携带的污染物等产生大量的面源污染。同时,水系连通度较低、水环境结
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是原产于美国大草原的一种暖季型草坪草。由于野牛草资源规模较为庞大,遗传多样性的重复性高给遗传研究和育种工作带来了困难。核心种质的构建能克服和缓解庞大的资源规模所带来的相应困难和压力,使对种质资源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成为可能。但是,仅利用表型和分子标记数据构建核心种质极有可能遗漏重要目标性状信息,从而影响了核心种质构建及评价的准确性。国内在野牛草的遗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