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水足迹是评价一个地区对水资源真实消耗和占用的综合性衡量标准。本文首先将关中地区水足迹划分为农业水足迹、工业水足迹、生活水足迹以及生态水足迹四部分,并研究关中地区水足迹构成及其动态变化。农业水足迹采用FAO 56推荐的彭-曼公式计算,是本次核算的最重要部分,其余三类水足迹采用行业标准计算方法。其次,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关中地区水足迹仿真模型,模型涵盖蓝水与绿水足迹。最后,运用情景分析法设置基准发展、低速发展、中速发展和高速发展四种发展情景,对未来水足迹动态进行模型仿真模拟,以期为关中地区水足迹调控、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关中地区水足迹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自2000年153.76亿m~3降至2015年136.10亿m~3,总体下降约11.5%。农业水足迹占关中地区水足迹比例最大,约86.9%,其次为工业水足迹6.4%、生活水足迹5.9%,生态水足迹0.8%。小麦作物绿水足迹为农业水足迹的主体,约65%,其次为玉米、苹果;果产中除苹果作物水足迹占比较高外,其余不足1%;关中地区耗水最高四种作物分别为棉花、油菜籽、花生和小麦。(2)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关中地区2000-2015年水足迹仿真模型,将系统划分为农业水足迹、工业水足迹、生活水足迹、生态水足迹和供水共5个子系统,共包含122个系统变量。采用Vensim PLE软件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模型结构、量纲一致性和历史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合理、参数量纲统一、运算方程明确,模拟结果与现实数据误差在10%范围内,模型性能较好,可靠性较高。(3)基于情景分析法设置基准发展、低速发展、中速发展和高速发展四种不同情景,对关中地区2016-2025年水足迹进行预测。在保持现有水资源量稳定状态下,四种情景均显示关中地区总蓝水足迹与水资源供需比呈下降趋势。提高入渗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对降低农业水消耗至关重要,适当降低小麦种植面积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及棉花、油菜及花生等高耗水作物可在总体上有效控制农业水足迹。工业、生活、生态用水在高速发展情景下并未对总蓝水足迹产生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