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及预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9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有机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的“碳汇”和“碳源”对全球变暖和农业生产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弄清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特征和选择最佳的预测方法进行精准制图是农业生产和环境模拟的前提。土壤有机碳含量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在不同的尺度、区域,影响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作用机理和作用大小均不同。本文以我国三峡库区的山地丘陵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区域选在重庆市云阳县。海拔、坡度、成土母质、坡位、地形湿度指数、种植制度被认为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分布的重要因子。在ArcGIS9.3、SPSS18.0、Matlab7.0、GS+9.0等相关专业软件的支持下,采用经典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学分析原理,探讨了各个影响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规律、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其中,实现了定性变量的量化并引入回归模型,进而通过通径分析探讨了各个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作用机理;借助全局趋势分析和各项异性分析明确了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规律;利用三种典型预测方法,普通克里格、回归克里格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实现了对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插值预测,并比较了三种方法的精度。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研究区耕地0-20cm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2.91kg/m2,略低于全国耕地平均水平(3.Okg/m2),石灰岩土区(3.27kg/m2)和黄壤土区(3.24kg/m2)是土壤有机碳高密度区,整个研究区0-20cm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838.75×106kg。(2)高程与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329**)且高程对土壤有机碳密度有着较显著的本质作用,而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地形湿度指数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显著正相关(0.256**),但该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作用方式是间接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总决策作用(0.023)并不大。(3)灰棕紫色泥(页)岩风化物和紫色砂泥(页)岩风化物分布区土壤有机碳水平低。棕红色厚层泥岩多分布在坡度较大地区,水土流失可能是棕红色厚层泥岩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原因。(4)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表现为:沟谷>坡脚>山脊>坡背>坡肩,相关分析表明,五个坡位中,沟谷和坡脚对土壤有机碳有积累作用,山脊、坡背和坡肩对土壤有机碳有降低作用,水土流失的土壤成分的再分配是沟谷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原因。(5)种植制度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规律是:一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一年一熟制,玉米和水稻两种作物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水平相当。(6)从全局趋势来看,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U型分布特征,在东西方向上总体趋势不明显;从各项异性分析来看,南北方向上土壤有机碳变异剧烈,东西方向上空间变异缓和。(7)对本研究而言,三种预测方法的精度大小顺序为:回归克里格>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普通克里格,回归克里格在本研究中显示了较高的预测精度,体现出了在山区丘陵尺度下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插值的适应性。
其他文献
在固定穗肥用量的条件下(35 kg/ha),设置不同基蘖肥氮量的小区试验。基蘖肥氮量分别为30 kg/ha、65 kg/ha、85 kg/ha和115 kg/ha,并以不施氮为对照,测定了主要生育期水稻分蘖、
白肋烟(Burley Tobacco)是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之一,其品质以及有害物质的多少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烟制品的安全性。烟草特有亚硝胺(Tobacco-specifici nitrosamines, TSNAs)是烟草中致癌性很强的一类有害物质,降低TSNAs是目前国内外科学家非常关注的热点。当前工业上有些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TSNAs的累积量,但在农业上还没有在种能够推广的有效技术措施。近些年
土地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了解土地资源的状况。遥感是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以及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及动态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黄河
土地成为支撑人类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建设与开发、乡镇集体土地规划、全国总体规划等等的基本要素。在这个全球高速稳定进步的时代,我国对土地资源要素需求量与社会迅猛进步达到
烟—薯轮作是贺州烟区烤烟主要种植模式之一,其为农民的经济收入带来了巨大效益。但该轮作模式连续多年采用后会导致烤烟出现生长障碍,严重制约着烤烟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针
团聚体是土壤团粒结构的基本单元。团聚体是土壤单粒经多级聚合作用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粘团的形成和物质的联结。土壤单粒之间首先通过离子键、共价键和氢键的作用形成粘团,
近年来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稻田砷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在世界范围内,稻米为主要粮食作物,而水稻特殊的生长环境,使其比其它旱田作物更容易在可食部位积累砷,通过食物链对人体
为了探究新型大球包膜控释复合肥的养分释放特征,本文采用水溶出率法试验,研究了包膜厚度、开孔剂添加量、温度和球径大小等因素对其养分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和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