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其标志性病理变化是酪氨酸羟化酶显著减少,使酪氨酸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多巴。目前临床上主要用多巴胺前体或其类似物治疗,但是属于对症疗法,往往随着病程延长而失效,正在大力研究能延缓或逆转细胞退行性变化的措施,以细胞植入为主的基因治疗也在积极研究中,但是距离可供临床应用的成熟疗法还相当远。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本病患者多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因此滋阴、补气、补血药物在抗PD方剂中常用。
我们以往的实验表明滋阴药知母的活性成分知母皂甙元ZMS及其25位异构体异菝葜皂甙元SMI(5β,20α,22α,25R-spirostan一3β-o1)能改善老年及拟痴呆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增加脑内BDNF分泌,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最近我们又发现,ZMS和SMI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神经元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受此启发,我们筛选了不同类型补益药对体外PD细胞模型中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发现滋阴药物对损伤的多巴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进而我们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药物的保护作用与GDNF表达增加有关。现报道如下:
本课题分为三部分:
1、补益药对老年大鼠多巴胺神经系统的影响
通过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及免疫组化研究老年大鼠脑内多巴胺D1、D2受体密度及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以及药物SMI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老年大鼠脑内D1、D2受体密度,TH阳性神经元数目与青年组相比下降,药物SMI能够明显上调D1、D2受体密度,增加DA神经元数量,提示SMI与L-dopa联用治疗PD将具有良好的疗效。
2、补益药对离体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
建立6-OHDA和MPP+两种PD细胞模型,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和MTT等方法观察各种补益药对细胞模型损伤的神经元的作用。结果表明滋阴药知母皂甙元、梓醇能够明显减少毒素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的减少及突起的缩短,并能促进非多巴胺神经元的存活,补气药人参皂甙能够防止MPP+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突起缩短,而助阳药去甲乌药碱、淫羊霍甙、活血药川芎嗪对损伤的神经元没有明显影响。
3、补益药对离体多巴胺神经元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
应用ELISA、RT-PCR和和应用中和抗体阻断的方法,观察了药物SMI对损伤的多巴胺神经元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药物作用48h后能够明显增加GDNF分泌,提高药物GDNFmRNA的表达,对GDNF受体Ret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进一步,我们证实了加入GDNF中和抗体能够部分消除药物对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然而,实验发现药物对GDNF受体的调节不明显。
从上述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滋阴药物知母皂甙元和梓醇对离体的多巴胺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这些药物可能延缓PD进程,减轻L-dopa等药物的副作用。通过对药物机制的研究发现,GDNF确实参与了药物对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及突起长度的调节,从而发现了药物作用的一条新途径,为药物在P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创新性:本课题所有部分均为创新性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有关知母皂甙元与老年动物多巴胺系统关系的研究,对不同类型补益药物对离体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也未见系统的报道。我们也是首次证实了知母皂甙元的作用机制与增加GDNFmRNA表达有关,开辟了一条治疗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