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规模较小、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源浪费严重、生产经营的整体效率水平低下,其占GDP的比重远小于5%这个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升文化产业的效率水平是推动文化产业长久发展的关键,故有必要对文化产业的效率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在理论意义上,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区域文化产业效率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在现实意义上,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文化产业整体效率水平,全面落实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本文以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以生产率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计量经济理论为基础,首先从总量、结构、趋势和区域四个方面对2013-2015年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构建科学反映文化产业效率水平的多投入和多产出指标体系,在效率测算模型理论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并结合全要素生产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我国区域文化产业效率水平进行测算;最后采用Tobit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和四大区域角度来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市场需求、财政支持、城市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这些因素对我国文化产业效率水平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改善我国文化产业效率水平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可知:文化产业规模强大,增速显著,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文化服务业占比提高,但城乡和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文化消费等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对2013-2015年区域文化产业效率水平测算可知:文化产业综合效率水平不高,纯技术效率偏低,但规模效率的省际差异不明显;效率都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纯技术效率增速大于规模效率,说明纯技术效率的可提升空间很大;四大区域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平均发展水平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厚积薄发,排名第二,中部和东北部地区最低,区域文化产业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差距出现逐年缩小的趋势;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增加的幅度较小,主要是技术效率上升幅度高于技术进步下降幅度;东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的生产率呈增长态势,西部地区出现了下降,技术进步降低的幅度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区域,可见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效率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通过文化产业效率水平的影响因素可知: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和城市化水平是中国文化产业效率水平提高的三大显著因素,而人力资本、财政支持和科技创新没有对其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产业效率水平的影响因素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为了促进文化产业整体效率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第二,促进科技创新,培养文化产业发展的专用人才;第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