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业的实质是指劳动力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以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1949—1957年,中国各级政府都承认失业的存在并进行了失业统计,其间政府的反失业政策也较为系统全面。对这一时期的失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还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河北省为考察对象,以河北省档案馆藏的原始档案资料为主论依据,力图厘清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河北省的失业概况和政府各项反失业政策的运行,并对这一时期失业群体的心态进行初步分析,以为河北省的社会经济史研究尽些微薄之力。 本文前言评述了新中国初期河北省的失业界定及失业统计制度,阐明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新中国初期河北省的失业概况。旧政权遗留下来众多的失业人口。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改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河北省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失业现象。新旧失业叠加在一起,于1950年和1952年形成两次失业高峰。1953年以后,虽未再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洪流,但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第二部分,河北省人民政府各项反失业举措的展开。面对新中国初期或大或小但一直存在失业压力,河北省从扩大就业、减少失业、救济失业等多角度展开了一系列的反失业举措,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定,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部分,失业群体心态透视。心态在不同的失业者间的表现是不平衡的。但从总体来看,“求职心切”、“失业不失志”和“对政府的感恩”等基本上构成了新中国初期失业者心态的主流。这种积极的心理结构对政府反失业政策的贯彻执行无疑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部分,对新中国初期河北省反失业政策的思考。新中国初期,河北省以发展促就业,以农村的稳定支持城镇的就业,推行积极的失业救济政策和实行多元化的就业方针,在失业治理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当然,新中国初期河北省的反失业政策及其实践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