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重辉是清初山左诗坛的一位重要作家,他与田雯并驾齐驱,位列“金台十子”,还是王士禎神韵说的唱和者,以具体的诗歌创作践行了神韵理论,推动了神韵诗学观的发展。谢重辉以荫起家,为官京里期间与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如顾炎武、王士禎、颜光敏、孔尚任等有过密切的交往,文学交游活动十分丰富。在文学创作上,谢重辉著有《杏村诗集》七卷,语言真朴、意境高淡,名重当世,占据山左诗坛重要一席。谢重辉之后,谢氏家族的其他成员亦有工诗者,重辉之孙谢紫芝、曾孙谢立吉、玄孙谢九锡都有诗作成集,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文学成就。目前学界对于谢重辉与谢氏家族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谢重辉本人及其诗歌的研究之上,而且研究也尚未深入,至于对谢氏家族其他成员的研究,则完全是空白。谢重辉与谢氏家族的诗歌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全面展示谢氏家族的文学成就,对于德州文学研究,以至山左文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其一,谢氏家族的迁徙与发展;其二,谢重辉的生平、交游与创作情况;其三,谢氏家族的文学余韵。本文以谢氏家族成员的诗歌作品为研究基础,通过诗歌来反映诗人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此外还多方搜集整理墓志铭、碑传、佚诗等新材料进行辅助研究,力求对谢氏家族的发展脉络与诗歌创作情况有更准确的把握。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德州谢氏家族的迁徙流变入手,考察谢氏家族的人员组成与主要成员的仕宦经历,谢氏从明代一直延续到清代,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动荡对这个家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考察家族变迁能够更好地了解谢氏家族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其政治影响力。第二章主要考证谢重辉的生平与创作情况,通过《清史列传》、《内院大学士谥清义谢公墓志铭》、《皇清诰封一品夫人谢母于氏墓志铭》等基础资料,对于谢重辉生平中的重要事件进行考辩,重点考察他的生卒年、生父和辞官缘由。关于谢重辉的创作,主要以《杏村诗集》的流传与收录为研究课题,透析谢重辉诗歌的传播与接受。第三章考察谢重辉的交游情况,根据其交往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诗坛巨擘、金台诗群、同里作家三类,而与这三类人物的交往也主要集中于其人生的早、中、晚三个阶段。在交游的过程中,谢重辉的经历不断变化,诗风也在日益调整,通过文学的交流与碰撞,逐渐形成了去肤存骨的杏村诗。第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研究谢重辉《杏村诗集》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面貌。从内容上来看,谢重辉诗中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当属田园纪行诗,受到神韵诗风影响的杏村诗写得真朴古拙,极富意趣。此外还有不少的民生疾苦诗,表达了谢重辉对于王朝盛世表象下百姓痛苦生活的关心与同情。而感旧悼友与知人论世诗则融合了谢重辉深切的思念与真挚的品评,带有以诗立传的性质。谢重辉深受神韵理论的影响,通览《杏村诗集》,最突出的艺术风貌便是清新自然,其中对于前代诗词和典故的化用,增强了杏村诗的情感内涵,呈现出典雅之风。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有杜诗风味。感旧悼亡等诗则体现了其长于抒情的特点。第五章主要考察谢氏家族的文学余韵,以谢九锡的《云村遗稿》为研究主体。谢氏后人都继承了谢重辉笃力为诗的传统,进行了数量可观的文学创作,谢紫芝、谢立吉等在艺术风貌上也接近谢重辉的真朴天然。谢九锡却因为一生贫病的特殊经历,诗歌带有萧条、阴冷之感,是对家族诗歌传统的一个反拨,但其诗自出胸臆,真挚感人,反而别有一番意味。结论部分概述谢氏家族的发展脉络,与仕途上的日渐衰落不同,谢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一直代代相传,虽然由于文献资料的散佚,无法全面地了解谢氏家族的文学成就,但是以谢重辉与谢九锡为代表,二人都与当世的许多名流大家往来密切,亦有很多的诗词唱和活动,谢氏家族在德州诗坛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谢氏一门占据德州望族之一席也确为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