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SP70的合成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动物模型,观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细胞形态变化、HSP70的合成及细胞死亡形式,探讨HIBD后HSP70的合成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7日龄SD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12-18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缺血缺氧后2h、6h、18h、24h、48h、72h组)共8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动物采用阻断右侧颈总动脉后置于含8%O2的低氧环境中2小时,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行为进行观察。根据实验设计取各组新生大鼠脑组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 TUNEL)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HSP70阳性细胞数及用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指数。结果:缺血缺氧后新生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HE染色缺血缺氧后2-6h右侧脑神经细胞水肿及少量局灶性坏死,缺血缺氧后72h右侧脑组织中可见界限清楚的坏死灶。正常脑组织内未观察到明显HSP70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缺血缺氧后HSP70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缺血缺氧后2h即可在皮质部位观察到阳性细胞数,缺血缺氧后6h-24h明显,缺血缺氧后48h-72h达到高峰,随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缺血缺氧后2h皮质部位出现凋亡细胞,缺血缺氧后6h明显,凋亡细胞出现高峰时间为18h,缺血缺氧后24h逐渐减少,细胞形态逐渐以坏死为主,缺血缺氧后48h-72h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坏死严重。结论:HIBD后18h内,随着HSP70的少量合成,神经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此阶段神经细胞呈可逆性损伤,提示此阶段HSP70的合成对缺血缺氧神经细胞产生保护作用;HIBD18h后,随着HSP70大量合成,神经细胞以坏死为主,此阶段神经细胞呈不可逆性损伤,提示HSP70的大量合成对神经细胞产生有害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超声评估膀胱重量(ultrasoundestimatedbladderweight,UEBW)与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cuteurineretention,AUR)的关系。(2)研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2012年胃癌在全球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五,同时在癌症致死率排名中为第3位。过去的十年间,尽管全世界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在下降,但是亚洲的发病率
目的:研究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诊断阳性的最佳Cut-off值及比较国内常用四种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1.高、低浓度的质控品,平行检测20次,计算批内精密度变
目的:研究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的相关因素,探讨AHI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不一致的原因。 方法:将30例OSAHS患者的一般指标、多
目的:  肝硬化是各种肝实质性病变的终末阶段。在这个阶段,高动力循环状态使心脏负荷加重,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衡,肺间质水肿等因素使心肌供氧不足,同时肝硬
目的:  探讨性别与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12月期间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能配合检查的102名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