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后,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的快速增长与长假制度的实施,国内外旅游人数年年地成倍增长,旅游市场开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模式正向这度假旅游转变。国内针对度假旅游市场的酒店出现较快增长,针对高端度假旅游的特色度假酒店又是成长最为快速的一个类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建设,国内已经有了不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度假酒店,如悦榕庄系、安曼、铂尔曼等在丽江、杭州、三亚等地建设的特色度假酒店。 这类度假酒店的新兴发展类型目前还没有系统与专门的理论研究成果。所以本文期望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实地调研分析,结合文献资料综合研究、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总结并提出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文章通过对我国特色度假酒店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的回顾,分析了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创新和不足,归纳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的文化特色、规模、功能与经营管理、总平面与建筑设计等特点,并分析了影响此类型酒店建设的因素。接下来在结合该类型酒店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在主题与规模、选址、总平面布局、建筑造型、公共服务与客房空间、材料与技术设计的策略。最后结合实际的设计项目,分析了各个设计策略在实践中应用的效果,为今后的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的设计和实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全文主题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对论题进行明确的界定,概括地介绍了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建设实践、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特色度假酒店这一类型酒店的发展与特点,进而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最后提出了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分析了影响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的各方面因素,对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的特点进行总结,简要说明了其特点在建筑设计中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是论文研究的基础章节,结合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的特点及建设影响因素,从酒店的选址、特色与规模定位、总平面布局三方面提出了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章节,在前面各章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资料与实际调研的成果,总结出适应目前市场需要与山地风景区自然环境保护要求的特色度假酒店的造型方法与接地形式、公共服务与客房空间、适应地域环境的材料与技术设计策略与方法。 第五章是论文的重点章节,将前述各章设计策略与方法应用到神农架、武当山的五个特色度假酒店案例中,通过实践的检验和反馈,总结了各个设计策略在实践中运用的效果。 第六章总结了研究的结论,并分析研究还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因为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的特色可以归纳到“山地风景区”、“文化体验”、“超豪华小型度酒店”等几个关键词上。所以酒店的项目定位、选址、总平面布局与建筑设计的方法都紧紧的围绕着这些关键目标展开,设计方法与理论的创新也来这一研究过程。 尽管涉及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独特性,但就研究该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同时对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设计的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专业及非专业人士的共同关注,促进该类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