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肿瘤近红外光学成像对肿瘤的精确切除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方法,传统上,外科医生依赖于术中冰冻切片这类经验性方法来确定肿瘤组织侵犯的范围,这类检测方法不能实时、精准确定肿瘤边界范围,有时会切掉正常组织,从而导致正常功能失常;或者肿瘤组织有残余,从而导致肿瘤的复发。精确、实时地定位肿瘤的边界需要一种对肿瘤细胞有高敏感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的成像分子。目前,针对肿瘤的近红外光学成像的分子是单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肿瘤近红外光学成像对肿瘤的精确切除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方法,传统上,外科医生依赖于术中冰冻切片这类经验性方法来确定肿瘤组织侵犯的范围,这类检测方法不能实时、精准确定肿瘤边界范围,有时会切掉正常组织,从而导致正常功能失常;或者肿瘤组织有残余,从而导致肿瘤的复发。精确、实时地定位肿瘤的边界需要一种对肿瘤细胞有高敏感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的成像分子。目前,针对肿瘤的近红外光学成像的分子是单靶点的,其敏感性不是很高,如能研发一种双重靶向的分子成像探针,提高其敏感性,将对肿瘤的外科精确切除大有裨益。【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种以人血白蛋白为载体的同时具有低氧及EGFR双靶向的纳米尺度近红外荧光探针,并验证此纳米荧光探针在体外靶向肿瘤细胞以及在体内探测肿瘤病灶及肿瘤转移灶的特异性、灵敏度。【方法】1、设计及合成E-RI-CI缀合物: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的方法预测EI-RI-CI缀合物与白蛋白的结合能力。在体外探究白蛋白与EI-RI-CI形成稳定纳米粒的最佳配比以及其相关性质。2、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以及免疫荧光两种体外实验验证该纳米荧光探针在EGFR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系上具有低氧靶向特性以及EGFR靶向特性。3、利用体内异种移植以及原发肿瘤的动物模型,检测该纳米荧光探针的体内靶向性以及组织相容性。【结果】1、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低氧靶向及EGFR靶向的近红外分子成像纳米荧光探针:HSA-EI-RI-CI。体外实验证明该纳米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水溶性。2、该纳米探针能够显著下调EGFR高表达的HN30以及HN6两株口腔鳞癌细胞系中的P-AKT以及P-EGFR;并且在低氧条件下,可以明显提高该探针在HN30以及HN6两株细胞的富集效率3、利用HSA-EI-RI-CI纳荧光米探针进行的近红外光成像可以在体内异种移植以及原发肿瘤的小鼠模型内特异性区分肿瘤病灶及正常组织。【结论】通过针对肿瘤的低氧以及EGFR高表达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重靶向的近红外分子成像的纳米荧光探针,该探针能够通过近红外活体成像技术清晰地标记肿瘤病灶及肿瘤转移灶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该纳米荧光探针具有优异的肿瘤靶向特异性及探测灵敏度,具备进一步临床转化的潜力。
其他文献
目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而由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引起的双侧鼻阻塞目前已被确认为导致儿童OSA的主要病因,也是儿童错颌畸形的一个致畸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间歇性缺氧(IH)动物模型和间歇性鼻塞(INO)模型探讨早期口腔呼吸和缺氧对颞下颌关节(TMJ)髁突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8只对照大鼠,8只IH大鼠和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小儿最常见的下肢畸形之一。对于8岁以上的大龄DDH患儿,随着年龄逐渐增大,生长潜力和塑形能力逐渐下降。单一的骨盆截骨术由于作为铰链的耻骨联合软骨弹性下降,不足以实现良好的覆盖。而通过骨盆三联截骨术(Triple pelvic osteotomy,TPO)获得的截骨块具有更高的活动度,能够在术中实
目的:总结分析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治的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以及治疗后的随访结果。结果:所有临床资料完整的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共计3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7.39±10.82岁。最常见的临床
江苏作为纺织大省,拥有较多数量的纺织生产企业。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组建"江苏精品"国际认证联盟,运用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评价方式对企业进行认证活动,给符合认证要求的企业颁发"江苏精品"证书,并授权使用认证标志,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形象。对"江苏精品"认证项目中纺织品的标准化和检验检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希望通过标准化的深入推动和科学运用检验检测手段促进当地
肺癌在癌症致死率方面常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在世界上是肺癌高发国家,在男女性癌症患者中,肺癌都占据着极高的比例,且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足20%。肺癌的类型繁多,癌变机制复杂,难以被治愈。近年来,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体化医疗呈现繁盛趋势,也为肺癌的个性化治疗带来的帮助。在本论文中,我们着眼于中国汉族肺癌人群的肧系突变,运用二代测序技术,辅助其他分析工具,目的是确定与肺癌风险性相关的易感基因及突变位点。我们
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命健康的巨大威胁。卵巢癌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一经诊断,多处于晚期。卵巢癌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化疗在其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放、化疗治疗的毒副反应,晚期癌症及老年患者很难坚持。因此,寻找新的肿瘤治疗药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因其靶点众多和价格低廉,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点。消癌平注射液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死亡率分列恶性肿瘤第4和第3位,但是由于肝癌肿瘤细胞的高度异质性,使得开发有效的治疗手段困难重重。因此,研究者试图在分子层面上对HCC病人进行更加有效的分型,并据此对不同亚型的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手段。以往肝癌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单一的生化层面,例如基因组、转录组或蛋白质组,而在全基因组水平整合转录
研究背景: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危害全球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且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率日益升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统计数字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加的宫颈癌病例里面,中国达到了75000例,发病率位居世界第2位,而且发病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虽然近几年伴随着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以及宫颈癌疫苗的应用普及,使得宫颈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有显著降低
NRF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NFE2)related factor 2]是一种在对抗氧化应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转录调节因子。本课题组前期鉴定到人NRF2蛋白的SUMO1(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1)修饰位点是其第110位赖氨酸残基(K110),且该位点不受SUMO2/3修饰。同时,我们还证实该位点的SUMO化修饰能够应答丝氨
目的: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肺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肺癌病理类型。影像学上磨玻璃样改变是肺腺癌典型的特征。随着胸部螺旋CT体检筛查的日益普及,肺结节,尤其是以磨玻璃为表现的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阐明磨玻璃为表现的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基因情况及预后,对临床上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预测患者预后,早期干预提供了依据。本研究通过分析338例影像学上表现为磨玻璃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