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氧化阿朴啡生物碱及其金、钴、锰、铂、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抗肿瘤机制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了探论氧化阿朴啡类生物碱骨架上的1号位基团对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的影响,自行设计合成出了三种具有构效关系的氧化阿朴啡生物碱,1号位基团分别是氢原子,羟基,三氟乙氧基的三种氧化阿朴啡生物碱,并且以这三种氧化阿朴啡生物碱为配体,分别与Au、Co、Mn、Pt、Ru等金属离子配位,.合成了 17种金属配合物,并以氧化海罂粟碱为配体与钌(Ru)金属离子配位,合成出2种金属配合物。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概述无机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介绍当前金属抗肿瘤药物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阐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阿朴啡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和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选题意义及依据作了说明。2.设计合成出了三种具有构效关系的氧化阿朴啡类生物碱,并以这三种氧化阿朴啡生物碱为配体分别与金(Au)、钴(Co)、锰(Mn)、铂(Pt)、钌(Ru)等金属离子配位,共合成出了十七种金属配合物,并以氧化海罂粟碱为配体与钌(Ru)金属离子配位,合成出两种金属配合物。利用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仪、单晶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确定了以上十九种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OG1:H][AuC14]·2H2O(1)[Co(OG1)2(NO3)2](2)[Mn(OG1)2(CH3OH)2](C1O4)2(3)[Pt(OG1)(DMSO)C1](4)[Ru(OG1)C12(DMSO)2](5)[Ru(OG1)(4,7-二苯基-[1,10]菲罗啉)2](PF6)2(6)[OG2:H][AuC14]-2H20(8)[Ru(OG1)([2,2’]联吡啶)2](PF6)2(7)[Co(OG2)2(NO3)2](9)[Mn(OG2)2(CH3OH)2](C104)2(10)[Pt(OG2)(DMSO)C1](11)[Ru(OG2)Cl2(DMSO)2](12)[Co(OG3)2(NO3)2](16)[OG3:H][AuC14]·2H2O(15)[Ru(OD2)([2,2’]联吡啶)2](PF6)2(18)[Ru(OG2)(4,7-二苯基-[1,10]菲罗啉)2](PF6)2(13)[Mn(OG3)2(C1)2](17)[Ru(OG2)([2,2’]联吡啶)2](PF6)2(14)[Ru(OD2)(4,7-二苯基-[1,10]菲罗啉)2](PF6)2(19)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以上三种氧化阿朴啡生物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并用ICP-MS检测各配合物的脂水分配情况。3.利用MTT法对三种氧化阿朴啡生物碱及其金属配合物通过5种肿瘤细胞株(T-24、Hep G2、MG-63、SK-OV-3、A549)及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并计算求得对应IC50,通过对比IC50值,发现配合物6对5种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较高的抑制作用;配合物10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表现出较高的抑制作用;配合物16对T-24、Hep-G2、MG-63这三种细胞株均表现出较高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均在10以下,除此之外,大部分金属配合物均表现出高于配体的抗肿瘤活性。4.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ICP-MS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了配合物6、配合物16对人骨肉瘤细胞,配合物10对人膀胱癌细胞,配合物4、配合物11对人肝癌细胞的抗肿瘤机制。结果表明:Ⅰ.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个配合物对相应的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6、配合物16均使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配合物4使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而配合物11使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配合物10使人膀胱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Ⅱ.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配合物6、配合物16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细胞、配合物10对人膀胱癌细胞T-24细胞、配合物4和配合物11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细胞的凋亡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以上五种配合物均能引起相应的肿瘤细胞发生早期凋亡。Ⅲ.用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相应的肿瘤细胞被上述五种配合物作用24h后细胞内的钙离子和ROS释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各配合物浓度的增大,相应的肿瘤细胞内Ca2+和ROS浓度均增加。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自噬标志性蛋白LC3B的表达情况,发现配合物16和配合物10能相应的肿瘤细胞发生自噬,但自噬程度不同,配合物16能引起MG-63细胞内发生适度自噬,使细胞产生自身保护能力,而配合物10能引起T-24细胞发生过度自噬,最终导致细胞自噬性死亡。Ⅳ.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人膀胱癌细胞T-24被配合物10、人骨肉瘤细胞MG-63被配合物16作用24h后肿瘤细胞内Caspase3/8/9的激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0和配合物16均能很好地激活相应的肿瘤细胞内的Caspase3/8/9。Ⅴ.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细胞被相应的配合物作用后相关蛋白分子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6、16、10分别作用于相应的肿瘤细胞24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各配合物浓度的逐渐增加,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表达量逐渐下调,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 1下调明显,蛋白磷酸酶Cdc25C也具有下调趋势,抑制了有丝分裂激酶CDK 1/Cyclin B的去磷酸化过程。因此表明,配合物6、16均可将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而人膀胱癌细胞的p53、p21、p27蛋白的含量随着配合物10浓度升高,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CDK 2、Cyclin A2、Cyclin B1蛋白的含量随着配物浓度升高,表达水平依次降低。表明配合物10作用于人膀胱癌T-24细胞,引起DNA损伤,激活p53,p53活化其下游基因p21,p21抑制CyclinA2/CDK2复合物,同时p27表达量上调抑制CDK 2活性,从而抑制DNA的合成。配合物10最终激活了人膀胱癌T-24细胞中的p53-p21-CDK2通路,使细胞阻滞于S期。另外,配合物6、10、16分别作用相应肿瘤细胞24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相应的细胞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下调,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上调。表明配合物6、10、16通过下调Bcl-2/Bax比率,介导线粒体通路,诱导相应的细胞凋亡。同时,配合物10和配合物16均能引起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表达量上调,LC3BⅡ/LC3B Ⅰ的比值较大,表明配合物10、16可以诱导相应的细胞发生自噬。
其他文献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例如,氢气、乙醇、甲酸等)和氧化剂(氧气或空气)的化学能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换成电能、水和热能的电化学装置。在众多的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因具有工作温度低、启动快、能量转化率高、储存便利等优点而被应用在交通运输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方面。迄今PEMFC中普遍使用的阳极催化剂仍以Pt基纳米材料为主,但Pt的价格昂贵,资源匮乏,且易被中间产物毒化,极大地限制了 P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是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技术相结合,具有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不需要外部光源等特点。近年来,通过修饰电极构建的固态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由于其装置微型化、成本低等优点,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已广泛的应用于免疫分析、环境和食品分析、药物分析和生物分析等科学领域。由于碳纳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电导率和尺寸
氢能源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洁净能源近年来备受关注。电解水制氢是获取高纯氢最有效的途径,但这需要高活性且便宜的催化剂。以铂为代表的贵金属是电解水析氢活性最高的材料,但铂材料来源稀少、价格昂贵,这严重阻碍其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被认为是能替代铂基材料的理想替代品,如过渡金属及其磷化物、硫化物等。虽然非铂电解水析氢材料研究众多,但其活性离铂基材料还存在不小的距离。因此,现阶段,在过渡金
氢化酶是一类存在于微生物体内的酶,它能可逆地催化质子还原和氢气氧化,其催化活性高。然而氢化酶在生物体外不稳定阻碍了其实际应用。自氢化酶的晶体结构被测定以来,氢化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功能以及催化机理模拟成为绿色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化学工作者以[2Fe2S]簇作为活性中心进行氢化酶的化学模拟。目前科学家们广泛地利用具有良好供电子能力并且还可以通过变换其取代基来调节自身给电子能力和空间效应的有机磷配体、异
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具有分析时间短、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和灵敏度高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生物活性小分子、细胞等检测,是生化分析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基因修饰过程与癌症有着密切关系,而基因修饰过程又受各种核酸修饰酶的调控,因此核酸修饰酶有望成为癌症诊断的潜在标志物及治疗靶标。由此可见,构建核酸修饰酶活性检测新方法在癌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核酸信号放大技术为实现高灵敏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探究将社会责任感有效融入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路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意识。基于此,教师要从强化生物教学设计,将生物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在生物课堂中有效引进"社会性议题",运用生物教材中的内容,等等,来构建社会素养培养环境,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让社会责任感教育贯穿整个高中生物教学。
信息获取的便捷让青少年更易接触到良莠不齐的事物或思想,导致社会责任感在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缺失的现象。而作为承载社会责任传播的学科教育,高中生物却面临着应试现象浓厚,教学教法单一等问题,本研究充分利用高中生物学科的特性和现代新媒体的优势,在教学课堂上开展社会责任的培育,促进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研究背景:神经干细胞负责神经系统的维持和损伤修复,而目前对于神经干细胞的衰老在老年神经系统和相关疾病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是十分清楚。本研究利用实验动物C57BL/6J小鼠,探究神经干细胞的年龄相关性变化,包括细胞丰度、增殖、分化及基因表达谱,从而为进一步探明神经干细胞衰老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间的联系奠定基础。研究方法:(1)小鼠神经细胞分离:颈椎脱位处死小鼠,分离大脑海马齿状回组织,通过机械分离和消化
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是罂粟科紫堇属植物。因其功效与黄连相似且习生于高山岩洞或悬崖峭臂上而得名,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在广西多见于桂西及桂西北等地,以东兰、巴马、都安、靖西、德保较多。岩黄连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止血之功效,民间常用来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本研究通过传统的分离手段(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重结晶,MCI柱色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新的尝试和调整,来适应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德育的培养。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将社会责任感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根基下进行个人发展。当下时代的教学要求更注重的是学生人格的建立,而不在成绩的好坏。本文从分析教学中忽略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原因入手,进而阐述了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并就这一教学任务提出几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