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例新诊断T2DM患者中医证素特征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明确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2.探究体重指数(肥胖)及腰围(腹型肥胖)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3.分析中医证素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中医四诊和仪器测量,以病历报告表的方式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和体征,对17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调查。通过OGTT试验检测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得到血糖曲线下面积(G-AUC)、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糖负荷30分钟后净胰岛素与净血糖比值(ΔIns30/ΔPG30)。采用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肥胖与非肥胖患者之间、腹型肥胖与非腹型肥胖患者之间在中医证素、胰岛β细胞功能上具有的差异,以及中医证素与西医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临床特征:(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171例新诊断T2DM患者,男性96名,女性75名,平均年龄为(48.81±12.27)岁,平均BMI为(27.15±4.09)kg/cm2,平均腰围是(89.65±10.35)cm。(2)生活方式情况:60.82%的患者有特殊饮食偏嗜,偏嗜口味前五依次为:“甜食”49例(26.9%),“油腻”42例(24.56%),“咸食”35 例(20.47%),“热”21 例(12.28%),“油炸”18 例(10.53%);患者中102例(59.65%)较少运动,47例(27.49%)有时运动,22例(12.87%)经常运动,较少运动组患者总体肥胖率明显高于有时运动和经常运动组患者(p<0.017),经常运动组患者总体腹型肥胖率明显低于较少运动和有时运动组患者(p<0.017);超过70%的患者无吸烟饮酒嗜好;120例(70.18%)睡眠质量尚可。(3)合并症和家族史:67.25%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其中合并高脂血症有55例(32.16%),合并高血压有51例(29.82%),49例(28.65%)具有脂肪肝病史;61例(35.67%)具有T2DM家族史。(4)中医症状及舌脉:在饮食口味方面,137例(80.70%)自觉“口渴”,其中34例(19.88%)“渴欲饮冷”,20例(11.70%)欲饮热,35例(20.47%)有“口黏腻”;头身不适感方面,84例(49.12%)感觉“倦怠乏力”;二便情况中“尿频”最多见有34例(19.88%),大便则以“便溏”居多有28例(16.37%)。86例(50.29%)患者见舌苔腻,40例(23.39%)舌黯红;103例(60.23%)脉细。(5)中医证素特征:按照中医证素等级判定原则划分,证素等级以Ⅰ级为主,占53.29%;证素分布情况显示,具有“湿”和“阴虚”的病例数均为 100 例(58.48%),“热”59 例(33.92%),“痰”55 例(32.16%),阳虚54例(31.58%),气虚50例(29.24%),三种等级的“阴虚”、“湿”和“肝”均分别为虚性、实性和病位证素中最多者;在证素相兼情况结果中,1 1例患者具有单一证素,以“湿“为主,87.13%的患者具有多种证素,两证素相兼中以“阴虚+热”最多为4例,三证素相兼中以“阴虚+热+湿”最多为4例。2.不同肥胖类型对中医证素评分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1)证素评分比较:肥胖组患者证素“痰”评分较非肥胖组高(p<0.01);腹型肥胖组患者证素“痰”、“脾”评分较非腹型肥胖组高(p<0.05或0.01),“阴虚”评分较非腹型肥胖组低(p<0.05)。(2)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肥胖组患者各时相胰岛素、I-AUC、HOMA-IR、HOMA-β较非肥胖组患者高(p<0.01),QUICKI较非肥胖组患者低(p<0.01);腹型肥胖组患者空腹胰岛素、HOMA-IR较非肥胖组患者高(p<0.01),QUICKI较非腹型肥胖组患者低(p<0.01)。(3)BMI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BMI 与 lgI-UAC、lgHOMA-IR、lgHOMA-β、lg(ΔIns30/ΔPG30)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282、0.364、0.293、0.174,与QUICK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2;简单线性分析结果显示BMI指数与lgI-UAC、lgHOMA-IR、lgHOMA-β、QUICKI、lg(ΔIns30/ΔPG30)间的回归拟合度分别为8%、13.3%、8.6%、11.7%和3%。(4)腰围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腰围与lgHOMA-I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25,与QUICK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97;简单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腰围与lgHOMA-IR和QUICKI间的回归拟合度分别为10.60%和8.80%。3.胰岛β细胞功能与中医证素相关性:G-AUC与“气虚”、“阳虚”及“气滞”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0.169、0.176;lgI-AUC与“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59;lgHOMA-IR与“热”、“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6、0.159;lgHOMA-β与“阳虚”、“寒”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2、-0.218,与“热”、“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1、0.237;QUICKI与“津亏”、“热”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1、-0.169;lg(ΔIns30/ΔPG30)与“气滞”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7,与“心”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194;BMI指数与“痰”、“湿”、“脾”的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2、0.236、0.303,与“肝”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20。[结论]1.临床特征:新诊断T2DM患者偏嗜味甜和油腻的食物,平素运动较少,合并症主要为高脂血症、高血压和脂肪肝,有家族遗传倾向;主要表现有口渴、喜冷饮、倦怠乏力、尿频、便溏、舌黯红、苔腻和脉细;中医病理性质属虚实夹杂,以实证为主,阴虚湿热证多见,病变脏腑主要为肝。2.不同肥胖类型对中医证素评分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1)中医证素:新诊断T2DM肥胖患者证素“痰”显著,腹型肥胖患者病性证素“痰”和病位证素“脾”显著,而“阴虚”程度较低,提示相较于BMI,腰围的测量对于新诊断T2DM的辨证更具有参考价值;(2)胰岛β细胞功能:通过对比BMI、腰围分别与lgHOMA-IR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拟合度发现,BMI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更高。3.中医证素与胰岛β细胞功能、BMI的相关性:“痰”、“热”与HOMA-β呈正相关,“湿”、“热”与HOMA-IR呈正相关,BMI与“痰”、“湿”、“脾”呈正相关,痰热或湿热明显的患者主要病变为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程度相对较低,肥胖型新诊断T2DM患者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脾,病理变化以痰湿为主。
其他文献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指出,现国内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3.3亿,其中冠心病(CHD)1100万,心血管死亡率居首位。随着人口老龄化,CHD防治形势将更加严峻,其仍是重要研究方向。中医心脾同治理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基础,发挥着重要临床价值。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系统评价和数据挖掘方法进一步探明心脾同治中药治疗CHD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和配伍规律。一、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心脾同治方治疗CH
研究背景:随着精准靶向治疗的发展,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防控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抗肿瘤治疗的完整性、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在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时,大多数癌症患者处于中晚期的临床阶段,且已经经历过多程联合抗肿瘤治疗,这意味着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经历严重的症状负担。因此,干预症状以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成为了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及重点
本研究基于“筋骨并重,由筋及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手法由筋及骨,再由骨到筋的整体治疗理念的应用,并首次通过结合影像学和三维有限元技术分析理筋动髌手法作用,引起髌股关节面应力变化的力学机制,并为其他医学研究提供了临床和实验新思路。1理筋动髌手法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研究1.1研究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观测理筋动髌手法治疗早期髌股关节炎的影像学数据变化,以评价理筋动髌手法对于髌骨运动轨迹异常引起的早期髌股
研究目的:科学地评价中药塌渍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有效性,为中药外治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提供新方法。确立适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规范化临床试验方案。挖掘和整理中医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新理念,丰富中医药治疗眼病理论。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两组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纳入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分配到
研究背景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病。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并发症多且危害性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在全球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据报道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按估算,我国现患高血压人数约为3亿,平均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的数目可达到1000万。虽然目前国内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前有所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高血压病的防治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高血压病为现代医学病名,
唐时国家统一,经济文化发达,百姓生活富足,期寻长寿无恙,对医学大为关注,官方与民间盛行抄录医方。唐中期以后,战乱纷扰,社会动荡,唐及唐以前的医学文献几乎散佚无存,致后世研究唐代的医学发展近乎陷入无米断炊的境地。故唐代散佚医书佚文对于研究唐代医学发展和成就均是十分珍贵的稀缺资料。《极要方》为亡佚医籍,是《医心方》主要引用文献之一,也是一部临床实用的综合性经验方书,除诸科病证及治方外,还包括药物理论及
基于生物力学角度领域,Pope提出脊柱失稳的概念,是指在脊柱生理载重下椎体与椎体间发生了异常活动或变形。在Pope学者的认识基础上,White等人提出临床的脊柱失稳的学术观点,认为临床上的脊柱失稳是在椎体与椎体间的异常位移同时又引起临床症状。颈椎失稳症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颈椎的结构功能退化,导致患者在生理状态下椎节过度或异常活动,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颈椎失稳一般分为上颈椎失稳和下颈椎失稳。上
王士雄(1808—1863),字孟英,是温病四大家之一。他编纂的《温热经纬》是一部有关温热病的注释著作,全书13万余字,共五卷,主要引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热病指南集》《疫疹一得》等著作。本次研究选择《续修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本论文研究方法涉及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笔者分别对国家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等馆藏古籍进行了调查,从《温热经纬》的版本、体例
本文选择中医理论中的“益智”作为研究对象,从其源流考证入手,阐释中医“益智”理论体系,以及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正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了“智”的概念。在《说文解字》中有:“智,识词也。从白从亏从知。”古代文献对“智”五个方面的释义:聪明、才智、能认识事物的规律、能明辨是非曲直以及做事讲究谋略。可将我国古代“智”的定义可总结为:有聪明的头脑,具有良好的处事能力,并有正确的是非观。第二
近年来,在传统的痰热、瘀热、痰瘀互结化热等病机研究的基础上,胡镜清研究员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和探索,创新提出“热结血脉”概念,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热相关证的规范诊治。“热结血脉”是指热邪与瘀血等有形之物在血脉中郁结难解,互为因果,继发积热、生毒、结癥、伤脉的不良循环过程。其主要病机是“火热之邪”与血脉中的“瘀痰”等有形之物相互搏结,“血脉”为热结的高发部位。“热结血脉证”已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内专家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