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咳速停糖浆作为贵州特色苗药品种之一,因现行质量标准仅对吉祥草、桔梗、桑白皮进行薄层鉴别研究,以及对吗啡、盐酸麻黄碱的含量进行控制,缺乏安全、有效、稳定的质量标准体系。为保证药品质量的安全性,本论文对咳速停糖浆进行全面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方法:首先,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建立处方中罂粟壳、百尾参、虎耳草、黄精、麻黄、枇杷叶6味药材的TLC鉴别方法,同时对现行标准中薄层鉴别项下吉祥草、桔梗2味药材的TLC鉴别方法进行改进。其次,采用HPLC-DAD法对咳速停糖浆中5种生物碱成分(吗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咳速停糖浆作为贵州特色苗药品种之一,因现行质量标准仅对吉祥草、桔梗、桑白皮进行薄层鉴别研究,以及对吗啡、盐酸麻黄碱的含量进行控制,缺乏安全、有效、稳定的质量标准体系。为保证药品质量的安全性,本论文对咳速停糖浆进行全面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方法:首先,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建立处方中罂粟壳、百尾参、虎耳草、黄精、麻黄、枇杷叶6味药材的TLC鉴别方法,同时对现行标准中薄层鉴别项下吉祥草、桔梗2味药材的TLC鉴别方法进行改进。其次,采用HPLC-DAD法对咳速停糖浆中5种生物碱成分(吗啡、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磷酸可待因、盐酸罂粟碱)进行含量测定研究。最后,采用HPLC-DAD法对咳速停糖浆中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指纹图谱研究。
结果:本课题修订了吉祥草、桔梗2味药材的TLC鉴别研究方法,增加了6味药材(罂粟壳、百尾参、虎耳草、黄精、麻黄、枇杷叶)的TLC鉴别研究,同时建立了HPLC-DAD法测定咳速停糖浆中5种生物碱的含量研究方法。此外,还建立了本品中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特征图谱,并确定了两大类化学成分的共有峰个数分别为17个、11个,同时在黄酮类成分中指认了4个共有峰(芦丁、异槲皮苷、金丝桃苷、柚皮苷)及归属了13个共有峰;在生物碱类成分中指认了4个共有峰(吗啡、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磷酸可待因)及归属了6个共有峰。
结论:本课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完善了咳速停糖浆的现行质量标准,为建立一套更加全面、系统的质量标准控制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齐墩果酸(oleanlic acid,OA)与熊果酸(ursolic acid,UA)均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药理活性,其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上作为急慢性肝炎治疗与抗癌辅助药物使用。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水溶性不够好,故其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不高,影响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目前以他们作为先导化合物的衍生物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因此制备熊果酸与齐墩果酸衍生物是其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向。
近些年的发展,对熊果酸与齐墩果酸的化学结构修饰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利用糖化学的方法对其结构修饰形成糖苷衍生物
目的:以苗医药理论为指导,借鉴中医药理论,建立荷瘤冷病模型、免疫低下冷病模型、气弱血弱体弱冷病模型,研究苗药血人参及其制剂芪胶升白胶囊对荷瘤冷病模型、免疫低下冷病模型、气弱血弱体弱冷病模型动物和细胞的作用,初步探索:1)苗医冷病的实质;2)苗医冷病热治理论的科学性;3)苗药血人参及其制剂芪胶升白胶囊对冷病动物模型作用。
方法:1.苗药血人参及其制剂对肿瘤细胞和“荷瘤”冷病模型小鼠的作用研究:采用MTT法,研究血人参提取部位及芪胶升白胶囊对CT26、MDA-BA-231、4T1、MCF-7、BGC
目的:骨关节炎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直到活动受限、关节变形。威灵仙具有明确的祛风湿止痹痛的作用,前期研究已筛选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录的三种威灵仙来源中,东北铁线莲的抗炎镇痛作用更优,因此本研究所用威灵仙均用东北铁线莲。本实验研究和比较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并对作用最强的有效部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以期发现威灵仙抗炎镇痛活性部位;结合抗炎指标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威灵仙挥发油的工艺。
方法:1.对实验用威灵仙按
目的:探讨吴茱萸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的可行性,初步优选吴茱萸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为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1.以吴茱萸药材为研究对象,建立吴茱萸次碱与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新碱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新碱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并采用外标法测定吴茱萸中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新碱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
2.采用一测多评法,以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
目的:本论文拟通过一种剂型(pH敏感凝胶胶囊)来自动识别并治疗二种中医证型的胃脘痛,即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寒证)和胃阴不足型胃脘痛(热证)。该剂型可能增加胃脘痛的治疗范畴(体现了寒、热证同治的特点)。也为后期研究单一剂型增大其治疗范畴提供新思路。
方法:本论文①通过耳肿胀实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热板法实验,扭体法实验,研究治疗药物(治疗二种中医证型胃脘痛)芍药甘草汤和甘草干姜汤的镇痛抗炎效果。②通过设计方案合成二种pH敏感凝胶。考察pH敏感凝胶在其pH敏感点缓冲溶液中的溶胀性;通过考察在不同梯度
目的:苦参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在中国南北各省均有产。由于其地理分布广泛,质量差异较大,对比研究不同产地苦参的质量差异。苦参的提取物在各制剂中应用广泛、用量大,苦参总碱的提取工艺研究报道较多,各工艺之间有明显差异,其提取物质量各异,为确保苦参总碱质量的稳定性,优化苦参总碱的最佳提取工艺。苦参是以其中的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指标,测定其含量来控制苦参的质量。本文优化苦参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和5种生物碱的测定方法。苦参总碱采用滴定法,以氧化苦参碱计来控制提取物质量。建立苦参总碱中5种生物碱的测定方法。苦参膜剂
白桦脂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多种植物。近年来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白桦脂酸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尤其是在抗肿瘤方向,效果尤为明显。最近药理研究发现,白桦脂酸具有诸多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菌、抗炎、抗艾滋病和抗疟疾等。同时,白桦脂酸作用机制特异,毒性小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因其水溶性差、在生物体内利用度低,因此对白桦脂酸的结构进行修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白桦脂酸的研究主要是药理和提取研究,但是由于白桦脂酸难以提取,在植物中含量较低。故可研究其合成路线的改进得到质优价廉的白桦脂酸,通
目的:对黔产白及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获得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方法:从兰科白及属白及Bletilla striate(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应用硅胶柱层析、反相(MCI)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材料和分离技术,结合MS、NMR和ECD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且利用96孔板对倍稀释法测定体外抗菌活性。
结果:本论文从白及干燥块茎中分离得到71个化合物,鉴定和
甘草是中国大宗药材之一,其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光果甘草(G.glabra L.)和胀果甘草(G.inflata Batal.)的根和根茎。甘草属植物物种较多,全球约有20个物种,中国就有8种,但并非所有的甘草属植物都适合作为药用;且由于早年甘草自然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各地甘草生境差异大,生态条件复杂,各地间的种质资源在数千年流转中又交流频繁,导致甘草属植物的遗传差异较大,药用物种变种较多;此外,建国后,由于甘草用途日益广泛,野生甘草资源被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