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水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以长沙市第一中学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兴起,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了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开展以“水”为主题的教育是近年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之一。如何让水教育在继承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使之更系统化、更适合学校教育的需求是本研究的出发点。本文从校本的视角来进行中学水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对水教育、校本课程的文献和相关理论进行研读的基础上,本论文尝试开发以长沙市第一中学为基地的水教育校本课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问题的提出。以中国水学校项目在全国的推广这一水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原因为切入点,初步介绍境内外水教育校本课程的现状,确定以长沙市第一中学为基地开发水教育校本课程;从社会、学校、学生的发展视角,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拟采用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及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及其开发模式探讨。针对校本课程的概念、开发特点、一般模式和程序及开发原则进行具体论述,为下一步课程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第三部分:水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课程的开发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针对本校已有的九大教育资源,以及学生、家长对水资源现状的看法、态度以及对水知识领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需求)展开调查,结果发现长沙市一中充分具备实施水教育校本课程的条件与资源,其学生也有必要加强水教育的学习,从而得出水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一结论;第二阶段则借助已有的调查结论分析,以课程设计的基本信念与取向为出发点,提出中学水教育校本课程的性质与理念,并制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及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实施建议;第三阶段则分别选取模块二“走进湘江”与模块三“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进行“湘江水质调查”与“水质重金属污染的治理”的课例设计,二者在内容上具有连续性。  第四部分:结论与反思。在分析水教育校本课程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后续研究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思考。
其他文献
随着聊城市“江北水城”品牌的打响,聊城市的体育旅游环境资源优势不断提升。聊城市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以及政策资源都有发展体育旅游事业的优势所在,但聊城市体育旅游市场,体育
2004年,我国有普通高校1731所,其中地方所属高校1394所,占总数的80.53%;从教师人数看,地方高校教师占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73.89%。所以,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决定高校
开放是人性中固有的诉求,开放是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开放这一存在方式,促使人的生命异于动物,成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菁华。生命正是在开放中走向完满、解放、充盈和无限的境界。
本研究是以校园中的人际互动为切入点,采用质与量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探讨小学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揭示小学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丰富心理学的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建立以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决策体制。在这些理念的引导下,德育课程也面临着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