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内质网体和细胞核中亲免蛋白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l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哺乳动物内质网体中FKBP23与BiP 特异性结合及活性方面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对哺乳动物细胞核中hCyP33与mRNA特异性结合及活性方面的研究。 第一部分研究的FKBP23属于亲免蛋白家族成员。亲免蛋白具有两大主要特征:一是遗传上的保守性,二是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ase)活性。另一个蛋白质BiP则是Hsp70家族在内质网体中的成员,在生命体中,蛋白质在其生理位置需折叠成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空间结构才具有活性。Hsp70家族蛋白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是蛋白质在细胞内亚细胞结构间的转运过程及其折叠过程中,充当分子伴侣的角色,使蛋白质在其生理位置上能够折叠成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空间结构并具有活性。 在此部分中我们通过免疫沉淀的方法证明了在小鼠内质网体中 mFKBP23与mBiP特异性地结合并且这种结合也是受Ca<2+>浓度的调控,结合与解离的突变点也在2~3 mM 之间,与先前体外结论一致。为了更加具体地确定FKBP23与BiP的结合位点,我们分段克隆了这两种蛋白的N端和C端蛋白,并通过亲和吸附的方法证明了mFKBP23的C端与mBiP的C端相结合,mFKBP23<,N> 与mBiP<,N>之间的微弱结合是酶(PPIase)与BiP<,N>上的底物之间的结合。此外,我们还采用了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偶联酶法证明了只有结合的mFKBP23,而不是游离的mFKBP23,抑制了mBiP的ATPase活性。我们也可以推断出mFKBP23对mBiP的ATPase活性的抑制是由于mFKBP23的N端的PPIase区域。 本文的第二部分研究的是一种在人T细胞核内发现的亲环素类蛋白,亲环素类蛋白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原核、真核生物和多种亚细胞结构中的蛋白,因具有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活性,在新生肽链的折叠、输送和生物大分子的组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从结构上看,hCyP33包含两个功能区域:一个N端的RNA结合区域,一个C端的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区域。 在此部分中我们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证实了hCyP33与poly(A)<+>RNA 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特征,而同poly(A)<->RNA和tRNA都不结合。此外,我们还采用了一个标准肽实验测定PPIase活性的方法证实了hCyP33有PPIase活性并且hCyP33与mRNA的特异性结合能够促进hCyP33的PPIase活性。并且这种促进能够被CsA所抑制。由此说明,人亲环素33是一种poly(A)<+>RNA即mRNA结合蛋白,并作为功能蛋白有可能参与T细胞核内RNA的输送过程或与转录有关的信息传递过程。
其他文献
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饮料,在我国茶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茶多糖是茶叶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血糖、护肝、降血脂、降血压、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和抗凝血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为了对茶多糖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者们一方面通过药理实验探索其发挥生物活性的机理,另一方面通过提取分离和化学合成的方法寻找茶多糖发挥生物活性的结构基础,以期更好地利用茶多糖。近年来,茶多糖的抗糖尿病及肝脏保护作用正受到
在有机合成反应中,Michael加成反应是形成碳-碳化学键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作为给体,研究得比较多的是可以α-烯醇
学位
酸在水或非水溶液中的解离过程是一种常见的、涉及到含氢原子化学键断裂的化学现象,在诸多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在评估化合物的结
节目品质议题源起于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理念,经过多国的不断探索,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公平”、“创新”、“多元”“和”品位,不低俗“的品质内涵共识。这组内涵确立了
科技飞速发展,寻找新型环保的绿色能源已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作为环保绿色能源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成为了研究的焦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压高、环境污染小、寿命长,形状适应性强、质量比容量和充放电容量高、安全性能好等。特别是含氟的电解质由于在电化学稳定性和亲和性方面的优越性备受关注。本论文中,我们使用电纺技术并用热塑性聚氨酯(TPU)、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苯乙烯(PS)这三种性能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