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t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自身生存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一般而言,校企合作主要指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究和推广等,从而有利于教育成本的节约,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  校企合作在发达国家开展的比较早,并形成了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在20世纪末也开始了产学合作教育的实验,并形成了几种基本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文着眼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厦门地区,以厦门高职的校企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与访谈,结合厦门市经济发展特征和趋势,分析了厦门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全文一共包含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思路、方法、目的和意义,阐释了校企合作的概念,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和进展情况。第二章分析了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从高等教育自身规律、职业教育本质和高等教育质量结构角度论述了校企合作的必然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校企合作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三章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成功典型—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总结其可供借鉴之处。第四章是关于厦门市校企合作现状的总结和分析。本章介绍了厦门市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厦门市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的现状。并通过案例研究,呈现了当前厦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特色与问题。第五章主要针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厦门市自身经济和高职发展状况,从学校、政府、企业各方面入手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其他文献
书院是一种融合了传统的官学、私学和佛道教育优点的教育组织,并逐渐被完善成可独立运行的教育系统和新的学校制度。它是中国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包含启蒙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层
特征间因果关系能够解释大量自然种类中特征核心性的变化,而且是我们概念表征中特征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果位置效应作为因果知识中出现的重要心理学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
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是一个教育系统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两个阶段,高中与中等后教育的衔接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还关系到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高
创新人才培养是事关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学校教育。“钱学森之问”不仅拷问着大学,也引起了基础教育界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反思。于是,多地高中纷纷采
无线电在当前社会发展之中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电磁波在空中进行传递时会受到非常多的干扰和影响,这样通信的质量就会出现下降的现象.使用电磁兼容的技术可以对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