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中继选择算法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long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作通信技术利用MIMO系统和中继转发技术,解决了在小终端安装多个天线困难的问题,用户之间通过彼此共享天线而形成虚拟天线阵列从而实现空间分集增益,有效对抗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在无线网络中采用协作通信可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降低能量消耗、提高吞吐量等,但与非协作相比使用中继节点也增加了MAC开销。中继节点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因此中继选择算法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协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和无线网络中的MAC技术,包括MAC层接入技术、主要指标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接着我们对现存文献中的中继节点选择算法和标准进行了总结与分类,并详细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选择标准,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   其次,针对现存中继选择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最大化系统吞吐量的中继选择算法MTRSA(Maximum Throughput Relay SelectionAlgorithm),该算法包括了选择最优的中继节点和选定了中继节点之后再进行最优传输模式的选择,选择中继和传输模式的标准都是使系统的吞吐量达到最大。理论分析模型为三点的协作模型,考虑了多种影响吞吐量的因素,包括误码、重传和MAC层开销。为了实现我们的算法,需要对协作表和控制帧格式进行修改。并通过MATLAB和NS-2进行了理论值和仿真值的验证,与传统的方法相比,MTRSA有效的提高了系统吞吐量的性能。   最后,在MTRSA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C-MTRSA(Collision-Maximum Throughput Relay Selection Algorithm),考虑了多个节点竞争信道时有碰撞的情况,并在新的模型中进行分析。主要推导了直传,AF和DF的吞吐量的表达式,综合考虑了信道状态信息(CSI)、误码率、MAC层的开销和碰撞,算法以最大化系统的吞吐量为目的,选择最优的中继节点和传输模式。同样对C-MTRSA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算法显著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其他文献
图像是信息传递最直观的表现方式之一,其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等优点,使得图像广泛的存在于网络、报纸、杂志中。但随着各种图像高级处理算法及相应的图像编辑软、硬件的出现,非专
随机共振指的是利用输入信号、噪声和非线性系统间的某种匹配关系,令噪声能量向信号转移,使得噪声降低的同时,信号能量增强,进而使得输出信噪比增强并达到极大值点。利用随机
压缩感知是一种全新的信号处理技术,它可以边采样边压缩,打破了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约束。它的采样频率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频率,同时实现了对信号的压缩,这大大节约了采样资源
非结构化P2P网络资源搜索算法的研究是P2P网络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现在已经有很多学者对非结构化P2P网络资源搜索算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现有算法在搜索延时、网络负载和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是光波与金属中自由电子集体振荡产生的一种表面波。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具有高强度、亚波长等优点,在光子元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发展中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国内
LTE (Long Term Evolution)项目作为4G(4th-Generation)技术的一项标准,与现有的3G(3rd-Generation)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峰值速率和频谱效率得到提高、服务质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的应用已经从军事领域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个人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导航、无线局域网、射频标签等,并且为推动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发挥了
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经济的飞速提升,也带动了铁路通信事业不停快速的发展。在铁路机房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基础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络投入到运营中去,铁路通信传输也对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