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早期绘画创作研究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czcj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高早期绘画创作研究关注的是凡·高1886年初赴法之前的创作历程。凡·高1879年末始正式习画,1890年7月谢世,创作历程10年左右,但他取得了非常卓越的艺术成就。凡·高享誉世界的作品《向日葵》、《星夜》、《夜间咖啡馆》、《唐基像》、《罗林像》、《加歇像》以及他本人的若干自画像等,都是他晚期在法国4年多的时间所创作的。而他早期的作品,除了《吃土豆的人》之外,鲜为世人所知。一般认为,凡·高到法国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之后,画风才出现很大的变化,似乎是印象派画家促成了凡·高的成功。而事实上,凡·高受印象派画家的影响相当小,他的卓越成就与他早期在艺术上的不懈探索密不可分。凡·高荷兰创作时期已经预示了他必将脱颖而出,取得非凡成就。而他在正式拿起画笔之前,与一般初学者不同的是凡·高具有相当丰厚的积淀。这些积淀主要源自三方面,一是他出身的家庭环境给他的艺术熏陶,二是他在艺术公司的学习和历练,三是凡·高阅读的欧洲文学名著给他的滋养。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对凡·高艺术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他拿起画笔时,他应该学习什么,向谁学习,一步步该怎样做,凡·高了然于胸。凡·高自拿起画笔那天起,就没有趋向学院派艺术。他一开始就表现出对学院派绘画的反感和排斥。无论在画法还是绘画题材上,凡·高都是反学院派的。他没有走向古典主义或理想主义,他的绘画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风格,并且带有较强的情绪宣泄,具有表现主义的特征。凡·高带有表现性的现实主义画风是他自觉追求的结果,是在融合他所钦慕的多家画派、多位名家画法基础上而形成的自我风格。这些画家主要包括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英国黑白艺术家、荷兰海牙画派画家,以及伦勃朗、哈尔斯、德拉克洛瓦、布雷东、莱尔米特、库尔贝和马奈等人。而其中巴比松派的米勒对凡·高影响最大。凡·高所钦慕的画家中多数也对印象派画家深有影响。在他尚未接触印象派绘画之前,凡·高的绘画理念就与印象派画家的趋于一致。认识印象派画家之后,凡·高的画风并没有多少改变而只是得到了强化而已。凡·高绘画的现代因素,他前卫的艺术理念,都与他早期的学习与积淀密不可分。凡·高早期的成长历程、艺术探索和绘画成就已经鲜明预示了凡·高会成为卓越的艺术大师。凡·高即便不去法国,也绝不会湮没无闻,依然会崛起。是时代召唤凡·高去法国,法国给他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展示才艺的空间。而凡·高的卓绝才艺主要是在荷兰练就的。凡·高法国时期的作品生产、制作的成分大于创造的成分。总的说来,凡·高荷兰时期的作品境界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发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 方法 对 1994~ 2 0 0 1年首次在我院糖尿病中心就诊的 2
通过无菌苗的培育,研究了长寿沙田柚苗期的发育生物学特征及培育的关键技术。重点研究了见光时间对苗期生长的影响,即在播种的第5d、6d、7d、8d和9d见光,分别比较了地下部分
目的应用并总结Metaizeau法治疗明显移位的小儿桡骨颈骨折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初步的临床研究。方法2003年5月到2004年8月共收治O’brien分型为Ⅱ、Ⅲ型的儿童桡骨颈骨折患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 (FCM)分析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亚群 )方法学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多参数FCM分析。结果 血液采集后 1h和 6h测定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差异
目的预防钻井井场噪声所致的听力损伤。方法对油田钻井井场的特定部位进行声强测定及频谱分析,采用隔音、减震和改变钻井平台布局等措施,观察钻井井场噪声暴露对豚鼠听器的影响
科主任在科室中既是学科带头人 ,又是科室的管理者。作为科主任的职责应当是在院领导的领导下 ,负责科室的组织、计划、监督、总体规划 ,并搞好专科技术建设 ,加强思想工作和
自1982年“三西”工作会议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行了 30多年,期间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小康社会到来之际,我国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况且这些贫困
对电子商务管理发展的三个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的研究,分析了每个时期电子商务活动的特点,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的形成,电子商务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从而探索电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攻坚期。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对政策诉求更趋多元、扶贫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面临巨大考验。为打赢脱
简要总结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构效关系、作用机制、药动学性质、抗菌谱和临床应用,并重点按以下几个部分综述了它们的合成方法:7(2苯并噻唑基)和7(2苯并口恶唑基)喹诺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