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噬相关lncRNA表达水平的肝细胞癌预后模型建立及药物反应性分析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CC)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挑战。自噬作为一种保守的细胞生理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受损和突变的细胞质物质,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维持细胞的稳态。先前的研究表明,自噬在HCC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促癌和抑癌作用。一些自噬相关基因(ARG),如LC3和ULK1,已经成为HCC预后的新兴生物标志物。然而,这些基因的m RNA组织特异性低且在体内、外的不稳定性影响了其作为预后生物学标志的广泛适用性。因此,开发新的自噬相关生物标记物对HCC的预后仍至关重要。近年来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自噬过程的调控机制,陆续有自噬相关的lncRNA(ARlncRNA)被报道可以作为HCC的预后标志物。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HCC患者的基因测序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探索基于多个AR-lncRNA表达水平的、准确性更高的HCC预后模型,并将其整合入列线图,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预后信息,同时针对目前缺乏指导HCC患者用药选择的指标这一临床实际问题,探究了肝癌细胞自噬水平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方法1.将TCGA数据库中含有预后信息的370例HCC样本转录组测序数据纳入研究,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将HCC样本中lncRNA划分为表达模式相似的模块,根据模块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鉴定出AR-lncRNA模块。2.对AR-lncRNA进行单因素Cox回归、LASSO回归十折交叉验证筛选出与总体生存率(OS)相关的AR-lncRNA(OS related AR-lncRNA)。将HCC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中采用正向条件逐步回归的多因素Cox分析建立HCC预后模型并根据风险分数划分出高、低风险组。将模型运用于“测试集”、所有HCC患者以及根据不同临床特征分类的患者群,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OS相关的AR-lncRNA表达量与总体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和限制性平均生存时间(RMS)的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准确性。3.采用多因素Cox回归鉴定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将其整合入列线图预测HCC患者3年和5年的生存率,用C-index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4.分析高、低风险HCC患者的基因富集、体细胞突变、免疫细胞浸润、化疗和免疫治疗响应性情况,对模型的预测性进行初步解释。5.构建模型中涉及的AR-lncRNA与ARG的共表达网络,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与AR-lncRNA具有表达相关性的ARG参与的其他生物学通路及过程。6.利用Hep G2和SMMC7721肝癌细胞,通过免疫印迹检测细胞的自噬水平,通过细胞增殖与毒性实验(CCK-8)检测细胞对顺铂注射剂和自噬抑制剂3-MA的敏感性。结果1.WGCNA将HCC样本中检测到合理表达(平均原始读数>1)的lncRNA聚类为9个表达模式相似的模块,其中与患者自噬基因整体表达水平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评分显著相关的模块被定义为“AR-lncRNA模块”,该模块包含1023个ARlncRNA。2.单因素Cox回归显示AR-lncRNA模块中有354个lncRNA与HCC预后相关(p<0.05),LASSO回归筛选出7个OS相关的AR-lncRNA(LNC01063、MKLN1-AS、TMCC1-SA1、CYTOR、MIR210HG、NRAV、PLBD1-AS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它们的高表达与较短的生存时间相关。正向条件逐步回归的多因素Cox分析建立了在“测试集”基于5个AR-lncRNA表达水平的HCC预后模型:风险分数=CYTOR表达量×0.17456+LINC01063表达量×0.30093+MKLN1-AS表达量×0.27462+PLBS1-AS1表达量×0.17218+TMMC1-AS1表达量×0.28974。以中位风险分数划分的高、低风险HCC患者具有明显生存差异(p<0.05),且5个AR-lncRNA在高风险组呈现高表达。该模型在“测试集”、所有HCC样本以及根据临床特征分类的患者群的ROC中均显示出较高的AUC。与近期发表的三个HCC预后模型对比,该模型RMS的C-index更高。3.多因素Cox回归(p<0.05)确定了“TMN分期”和“风险分数”为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后列线图预测HCC患者3年和5年的生存率,C-index达到0.745(95%可信区间,0.686-0.805)。4.基因富集分析(GSEA)、体细胞突变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分别表明高风险组HCC患者相较于低风险组细胞周期和嘌呤代谢途径上显示出丰富的基因富集、TP53基因突变频率增加、M1、M2型巨噬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化疗和免疫治疗响应性结果显示该模型划分的高风险HCC患者比低风险组具有更差的治疗响应性(p<0.02)。5.AR-lncRNA与ARG的共表达网络显示模型中的5个AR-lncRNA与162个ARG具有表达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0.3),与促进自噬过程的ARG呈表达正相关。KEGG和GO富集显示这些ARG还涉及到癌症通路、能量代谢通路。6.免疫印迹实验显示Hep G2细胞LC3II/I水平高于SMMC7721细胞,CCK-8实验显示Hep G2细胞对顺铂注射剂的药物敏感性较SMMC7721细胞低,对自噬抑制剂3-MA的敏感性较高,联合运用3-MA可以提高顺铂注射剂对SMMC7721细胞的细胞毒性(p<0.001)。结论和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基于AR-lncRNA表达水平的HCC预后模型,此模型能够预测HCC患者的生存时间;预后列线图的构建为临床提供更直观和精确的预后估计工具;基因富集、体细胞突变、免疫细胞浸润以及治疗响应性的不同可能是高、低风险HCC患者生存差异的原因,为研究AR-lncRNA对HCC发生发展的影响提供了线索;ARlncRNA与ARG的共表达关系反映了高、低风险HCC患者不同的自噬水平,细胞实验证明不同自噬水平的肝癌细胞对顺铂注射剂以及自噬抑制剂3-MA的不同敏感性,提示AR-lncRNA可能通过调控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影响患者自噬水平和药物敏感性,为改善药物敏感性提供了靶标,也为HCC病人的药物选择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
其他文献
课题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髋部伤病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急性股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可显著降低其病死率。然而置换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由该术式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会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影响。手术创伤和麻醉插管所引起的组织灌注不足可引起患者血乳酸水平升高,特别是伴有基础疾病、心功能及肝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术后乳酸的蓄积。乳酸蓄积进而导致高乳酸血症,从而降低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血压及组
研究背景: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是血管壁中膜的主要组分,具有收缩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功能,成体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呈静止-收缩表型,表达一系列收缩相关蛋白,很多蛋白也是VSMCs常用的分化标记蛋白。但是与终末分化的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不同,它具有显著的可塑性,允许它们对各种环境刺激做出反应。分化的VSMCs可以根据需要或在微环境刺激引导下,
目的: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及旅游业兴起,急进高原人群增多,高原低压低氧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人们身体健康重大威胁,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高原暴露可致右心负荷增大,进一步可导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表明心房不同步与室上性心律失常有关,但高原暴露是否会导致右心不同步变化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原暴露对右心房机械同步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98名健康成年男性,所有受试者均乘坐汽车
研究背景及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其中面部蝶形和盘状红斑为特异性皮疹,而不伴皮疹的患者早期容易被漏诊或误诊。此外,SLE患者中肾脏受累十分常见,超过半数的患者会并发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不同肾脏病理分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预后不尽相同。肾脏病变中最严重的临床表
课题背景:目前,胃癌是消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是我国高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排在第三位。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有力控制,胃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下降。但胃癌中一类特殊的类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及病死率却呈逐年增长态势。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
肺癌基因突变的检测与精准定量在肺癌的诊断及靶向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数字PCR(Digital PCR,dPCR)以其直接绝对定量、高灵敏特异和无需标准曲线及校准品等特点,在背景复杂的样本中鉴定稀有突变及微小丰度差异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商业化的dPCR系统存在依赖精密昂贵仪器、检测成本高、芯片工艺复杂等缺点,还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操作较为简易、费用低廉、结果判定简单的基因
慢性低氧暴露是目前公认的严重危害成人健康的众多因素之一,在临床有许多慢性疾病,最常见的包括慢性高山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处于低氧状态。长期的低氧会导致人体多器官脏器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心肌和肺组织比较敏感,血液系统中的血细胞以及肾脏等在内的多系统脏器在长期慢性低氧状态下都会出现生理性代偿甚至是病生改变。其中,大脑是最重要也是对缺氧最敏
研究背景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复杂的术后并发症仍是棘手的难题[1]。供肝质量、受体全身情况、手术技术和围术期治疗方案是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四个重要因素。随着肝移植手术操作步骤的逐步规范和围术期治疗方案的日趋成熟,技术瓶颈和供受体管理不再是困扰各移植团队的主要难题。但在肝源长期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各移植中心纷纷尝试诉诸于扩展接纳标准以增加供肝的利用率,导致供肝质量参差不
背景及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起源于肝实质细胞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HCC的主要病因。HCC是世界第五大恶性肿瘤,每年死亡人数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中国是HCC的高发国家,每年占世界HCC病例和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外科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HCC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缺乏有效的诊断标志
弗朗西斯·司科特·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1925年,被评选为美国最杰出的十二部小说之一。该作品讲述了爵士时代盖茨比为了追求爱、金钱、地位不懈努力,最终造成了自己悲剧的故事。本文分析了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和造成悲剧的原因,认为盖茨比的悲剧是由于爵士时代扭曲的社会价值观、艰苦的家庭环境和他自身对爱情、金钱、地位的盲目追求造成的,进而反映了美国部分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