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多糖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水解产物益生作用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椹(Fructus Mori)是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 Linn.)多年生落叶乔木桑的成熟果实,富含多糖、花青素和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改善便秘等多种保健功能,已被国家卫生部列入首批“药食同源”名单。本文以桑椹为研究对象,运用微波辅助酶法优化桑椹多糖的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物理水解、化学水解和生物酶解三种方式降解解桑椹多糖,通过体外培养方法探究了桑椹多糖及其水解产物对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等4种益生菌体外生长的影响,最后将多糖酶解产物与鼠李糖乳杆菌共培养并模拟消化后,通过人类粪便共培养试验,初步探索了对人类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如下:(1)微波辅助酶法制备桑椹多糖工艺优化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微波功率、酶添加量与微波时间等因素对桑椹多糖提取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试验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9 mL/(1000U/mL),微波时间54 s,微波功率600 W,在此条件下桑椹多糖的提取得率为3.01%。(2)桑椹多糖的降解产物制备分别以物理法(超声波)、化学法和生物酶法制备3种桑椹多糖的降解产物,通过体外培养试验发现桑椹多糖及其2种降解产物对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等4种益生菌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生物酶解桑椹多糖产物对鼠李糖乳杆菌的促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率可达252%。进一步比较了桑椹多糖的4种酶解产物对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效果,结果显示β-甘露聚糖酶水解产物效果最佳,且优于商品化益生元低聚半乳糖和低聚异麦芽糖。(3)桑椹多糖酶解产物与鼠李糖乳杆菌共培养物益生效果评价为拓展桑椹合生元(桑椹多糖水解产物-鼠李糖乳植菌)产品开发,本文观察了桑椹多糖水酶解产物与鼠李糖乳杆菌共培养物经过人工模拟胃、肠消化后活菌数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将此消化物与人类粪便共培养后,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微生物菌落组成。chao、ace、shannon和coverage指数绘制的稀释性曲线表明所有样品的测序量基本覆盖了样品的所有物种,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样品的微生物群落样品,对照组共测出244个OTU,试验组为234个OTU。聚类分析基于三种算法,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每一个时间点基本聚类在一起。PCA和PCoA主成分分析在24 h后与0 h有相对明显的分离。消化物与粪便共培养48 h后,试验组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值为0.848高于对照组0.659,表明对肠道微生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科的水平上,试验组的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在培养期内逐步升高。在属的水平上,试验组中多形拟杆菌的比例为15.7%,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为桑椹低聚糖益生元及合生元产品开发提供了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前期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铁路运输因其快速、安全、经济、运量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的铁路运输尤其是高速铁路运输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4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4.9%和64.8%,在未来的时间里还计划修建更多的铁路干线及城市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随着铁路工程项目的日渐增多,铁道运输安全问题越来越多
遥感卫星影像一直广泛应用于土地勘测、定位导航、环境侦测、预防灾害、海洋利用等领域,但由于云层的存在对地面场景不仅会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影像上的光谱和纹理信息,所以云检测方法研究也是目前遥感影像处理中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近些年来,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处理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也给遥感影像云检测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本文主要研究在含有多角度偏振信息的遥感卫星影像如何提升云检测精度;因此,
Hy-Vo齿形链是齿形链中的一种高端产品,因其能够显著地减小啮合冲击和传动过程的噪声而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在国家自然基金:齿形链变异机理及其关键技术(编号.51775222)的支持下,本论文对双相传动Hy-Vo齿形链的变异类型、内-外复合链板的内侧齿廓曲线、链轮的变位系数计算、双相传动Hy-Vo齿形链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论文研究了常见的Hy-Vo齿形链变异类型和
作为目前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社会乃至整个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生存条件。而在整个水资源系统中,地下水资源作为其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类社会中已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末期,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人口数量激增,社会进步,地表水资源匮乏、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也因此人们开始依赖由于埋藏地下而相对比较干净的地下水。在我国,地下淡水资源大约占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居民生活
混凝土是目前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随着混凝土结构应用的快速发展,其耐久性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沿海或近海地区混凝土结构,受氯盐侵蚀环境的影响,耐久性不足导致结构失效的问题更加严峻,因此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分析和耐久性评估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正常使用状态下混凝土结构往往伴随着开裂,而裂缝开展存在随机性,且其对耐久性影响存在模糊性。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171)子课题:开裂钢
具有环状结构的有机硫化物广泛地应用于药物化学,农业化学和材料化学中,也是很多天然产物中的重要生物活性基团,构建结构多样的环状有机硫化物将能够促进相关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与修饰。同时,环状有机硫化物还可以参与众多的转化反应,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研究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硫-迈克尔(Sulfa-Michael)加成引发的串联环化反应是构建环状有机硫化物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可以构建多个手性
研究区域位于青藏高原羌塘地块南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北麓,地处班公措—怒江缝合带,是研究特提斯构造演化、青藏高原早期形成的关键地区。研究层段余穷组,地层发育较全、露头连续、岩性组合具有代表性、古生物化石和沉积现象丰富。所选剖面PM035,位于查的嘎拉南东方向300m处山沟内,该组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细碎屑岩,产有孔虫类、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钙藻等化石,厚度约973.2m。下与康曲组整合接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张,我国在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用地紧张,人地矛盾加剧,不少城市建成区覆盖率过高,导致土地资源缺乏,城镇发展面临
有机荧光探针具有检测迅速,处理简单,检测限低以及可生物应用等优点,广泛用于化学分析、环境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以往研究中报导的探针大多存在水溶性较差,生物毒性较高等问题,很难用于生物活体、细胞中特定物质的影像监测,同时大多只能检测一种物质,很难通过一种探针实现多种物质的定性与定量。本文从生物硫醇和有害阴离子的检测入手,将高水溶性的吲哚磺酸鎓盐与特定的荧光团结合,制备了对半胱氨酸
抗滑桩作为滑坡治理中最常用的有效工程措施,在世界各国滑坡治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广泛应用。现行抗滑桩设计时,作用在抗滑桩上的推力往往被假定为:三角形、梯形、矩形、抛物线型等分布;其推力的计算往往将滑体划分为条块,假定条块为刚性,并在一定安全系数下加以计算;另外抗滑桩其桩端被简化假定为:简支、铰支、悬臂等方式加以计算。本文介绍了一种抗滑桩设计计算新方法,其抗滑桩的设计荷载没有假设,作用在抗滑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