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身体理论可以说是其哲学世界观得以建构的一个重要基点,而“感性对象化活动”又是马克思身体理论得以修葺的前提要件,马克思用“现实的人”击垮了盘踞西方哲学史多年的意识哲学,并填补了传统形而上学中身体“不在场”的空白,彻底将抽象“解释世界”的本体论哲学拉向具体“改变世界”的现实哲学,从而颠覆了形而上学传统,掀起新的哲学革命。本文立足于马克思文本,通过对其身体理论的存在维度、存在方式以及现实性依据等多层维度的剖析而逐步完善其基本内涵,由此推出马克思身体理论之作为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确立基点的可能性。结合当前社会,丰富的物质条件虽然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是身体的殖民化现象却日益凸显,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逐渐在人类社会弥漫开来。在此种“工具理性”的雾霾笼罩之下,人类活动也随之变得畸形和失控,被符号化、理性化占据的“虚假身体”逐步取代了自由自主、丰富多样化的“真正的身体”。因此,对于马克思身体理论的重新阐发和论证,是分析和校正现代化进程中异化现象的理论前提,也是推动“身体”突破生命活动困境,从而体现其价值意义的必要条件。本文正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是以西方历史为背景,从哲学理论进路对“身体”进行梳理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马克思对于“身体”问题的这一研究转向理论方面的独特根源,而这一研究转向也无疑是一场哲学的变革,即对于整个形而上学的历史性理论革命。第二部分以马克思早期到成熟时期的文献作品为据,分析马克思身体观念的整个形成机制,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如何在揭批费尔巴哈感性直观论的理论基础上正式将身体的“感性活动”原则推上历史舞台,并以此作为基点开启了身体之思,为撬动整个哲学界的重大变革埋下伏笔,随后又将感性对象化的身体放入到具体的社会历史领域分析,提出了“劳动的身体”,并以此为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奠基。第三部分笔者根据马克思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理论依据将身体理论的具体本质意涵进行一一论证,其中包括:“身体”的存在维度、身体的存在方式、身体理论的特点以及身体理论在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四方面。其中在阐述身体理论在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重要地位时,笔者是以批判传统本体论思维模式及唯心史观为切入点,将马克思的身体理论与实践论及唯物历史建构论相结合,指明身体理论对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对马克思身体理论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表现为对身体消费的批判、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以及道德退化的审视和超越、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赋值四方面。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写作基点和风向标,尊重马克思原著经典,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将历史发展与基本逻辑相结合来探索马克思身体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法从马克思经典著作出发,通过马克思哲学与整个西方哲学的对话来阐述马克思的伟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