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对龈沟液中RANKL和OPG水平的影响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及两者比值的差异,探究HUA对牙槽骨成骨与破骨活性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2021年口腔正畸科及痛风专病门诊18-35岁男性初诊患者进行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以及牙周情况的筛查,最终选取29例未接受治疗的HUA患者作为实验组,平均年龄25.4±4.2岁,以及25例血尿酸水平正常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6.6±3.5岁。所有受试者进一步细分组如下:⑴按是否有痛风发作史分为痛风组、无症状HUA组和对照组;⑵依据血尿酸浓度分为5组:对照组分为A组(SUA<360μmol/L)11人、B组(SUA:360-420μmol/L)14人,HUA组分为C组(SUA:420-500μmol/L)9人、D组(SUA:500-580μmol/L)10人和E组(SUA>580μmol/L)10人。通过测量流行病学牙位(11、16、26、31、36、46)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评估牙周健康程度。收集牙周相对健康(PD≤3mm,AL≤1mm)患者的龈沟液。用生化试剂检测龈沟液中尿酸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龈沟液中RANKL和OPG的浓度。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HUA组和对照组之间牙周临床指标、龈沟液中UA、RANKL、OPG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血尿酸与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中UA、RANKL、OPG水平和RANKL/OPG的相关性以及龈沟液中UA与RANKL、OPG水平和RANKL/OPG的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组之间RANKL、OPG、RANKL/OPG的差异。【结果】:1.HUA组四项牙周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HUA组龈沟液中UA、OPG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RANKL、RANKL/OP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UA组和所有受试者的SUA浓度与龈沟液中UA浓度、RANKL/OPG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全部受试者SUA浓度与RANKL浓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HUA组龈沟液中UA浓度与OPG的浓度成负相关(P<0.05),与RANKL/OPG成正相关(P<0.05)。4.痛风组、无症状HUA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SUA的比较结果为痛风组>无症状HUA组>对照组(P<0.05);痛风组龈沟液UA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HUA与对照组(P<0.05),而无症状HUA组与对照组之间龈沟液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症状HUA组OPG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5.不同浓度组间比较:OPG值由A组到C组逐渐增大,在C组达到最大(65.93±6.03 ng/m L),明显大于A组和B组(P<0.05),但D、E组水平又有所下降。【结论】:1.龈沟液中尿酸的水平可能与痛风症状相关;2.在18-35岁的男性人群中,无症状HUA患者牙槽骨OPG的表达高于正常人;3.血尿酸在正常和正常偏高水平有可能促进牙槽骨的成骨,但当尿酸水平升高到较高浓度时保护作用不会进一步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多层螺旋CT三维容积显示技术创建跟骨三维模型并对其相关解剖学数据进行测量,比较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建立推断性别的判定函数方程并验证其准确性。探讨跟骨CT三维成像技术在推断成年人性别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其准确性。方法:收集2019.6.1-2020.2.1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放射科行足踝部CT扫描,结果显示跟骨无异常的数据资料320例,年龄18-80岁。其中男性160例,平均年龄44.45±12.4
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柔性传感设备和储能器件这两大模块的进步。灵活轻便的纺织基底成为制备传感电极和储能电极的重要选择。在各类柔性纺织基底中,纱线因其具有良好的可拉伸性、可纺织设计性、重复利用性和亲水性等特性成为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电极基底。但是,在柔性基底和电化学活性物质的选择时,往往会出现基底表面活性物质沉积不牢固、制备方法繁琐、电化学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设计不同柔性电极,筛
磷元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组成元素可以参与诸多生长代谢活动,磷元素的缺失将极大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耕地土壤都面临着可利用磷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土壤物质复杂易将磷素固定成无效磷而在土壤中堆积。长期过量的磷肥施用不仅造成农业上土壤板结化严重,农产品品质下降,还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这些无效磷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转化形成可溶的离子型磷酸盐或分子量较低的有机磷酸盐才能应用于作物,目前最有
目的:检测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1(G-protein signaling modular 1,GP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GPSM1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GPSM1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1、检索TCGA数据库中有关GPS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
第一部分LncRNA MIAT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中的表达及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MIAT的表达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探讨LncRNA MIAT在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GEO数据库检索相关数据并分析正常对照小鼠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LncRNA MIAT的表达情况。构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模型,HE染色切片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
目的:由于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罕见性和前瞻性临床试验的缺乏,导致我们对其生物学、治疗信息和预后的认识有限。而目前对于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治疗途径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治疗可能是大多数患者首选的治疗策略,而对于部分肿瘤较大的患者,在手术切除后接受辅助治疗或许可以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使其获得更多的生存获益。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988年至2016年美国SEER(监测、流行
梭子花边工艺兴起于欧洲,随着欧洲传教士的步伐传入中国,曾经经历了几度繁盛,从一些画报当中也可以看到花边的应用方式。各种花边被传教士按照地区分类传授给烟台各个地区,与当地文化融合后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各式花边被人们统称为烟台“八大边”。近些年海内外的相关人士也对其工艺、款式、历史源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运用查阅相关文献、田野考察等多种方式。从蓬莱梭子花边的演变着手研究,追溯到梭子花边工艺的起
目的:(1)观察幼年时接受头部放射对大鼠成年后体重和摄食的影响。(2)探究幼年头部放射对雌性大鼠循环雌激素和下丘脑雌激素α受体(estrogen receptorα,ERα)的影响。(3)探究幼年头部放射对雌性大鼠脂代谢的影响。(4)探究幼年头部放射对雌性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通过对幼鼠进行头部放射,观察放射对体重和摄食的长期影响。(2)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幼年头部放射对雌性大鼠下丘脑ER
青光眼是一种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导致的退行性视网膜神经性病变,是全球第二的致盲眼病。高眼压是青光眼重要的致病因素。房水产生与外排的失衡是导致高眼压的主要原因。房水由睫状体产出,通过位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的缝隙而进入眼前房,通过房水外排途径排出眼睛。值得注意的是,80%-90%的房水外排阻力来自包括小梁网-Schlemm管在内的传统流出途径。小梁网细胞(trabecular meshwork,TM)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植物染色工艺与扎染工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被不断应用在现代设计中,引起了笔者对于植物染色与扎染结合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中的研究兴趣。基于此,本课题分为三部分,以桑葚作为染料来源,与扎染工艺相结合对其在丝绸服装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笔者以桑葚染料替代桑葚鲜果,突破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