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的水平变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初诊AML患者在诱导化疗前、化疗结束二周和此后每次入院巩固时的外周血,以及55例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采用ECL印迹免疫一增强发光法检测血清TK1浓度,分析其在AML患者不同时期和健康人中的表达水平;按疗效及转归将AML患者分为治疗前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组、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组、未缓解(non-remission, NR)组以及本病复发(Relapse)组,分析血清TK1在各组间的表达水平。收集60例AML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先分析除M3型以外的49例初治AML患者的血清TK1水平,在不同染色体预后分组间的表达,后探讨与其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WBC)绝对计数、血红蛋白(HGB)水平、血小板(PLT)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初诊时是否伴有发热这几个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再根据发病时外周血WBC和PLT计数,将11例M3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单独分析其与血清TK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60例初治AML患者的血清TK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AML各分型中,M6型的血清TK1较另外5种分型的表达水平高,但各型之间血清TK1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359)。60例初治AML患者在接受标准诱导化疗后,有33例达CR,10例达PR,17例为NR,其中达CR的患者中有5例在随后的巩固化疗中出现了本病的复发。将各组间的血清TK1水平分别行两两比较发现,治疗前与CR组,CR与健康对照组,CR与PR组,CR与NR组,CR与Relapse组之间相比血清TK1的水平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NR与治疗前组以及PR与NR组之间相比血清TK1水平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除M3型以外的49例初治AML患者的血清TK1浓度与相关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为两部分进行探讨。49例初治AML患者根据其染色体核型分为3组。各染色体预后分组之间的血清TK1表达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分析49例初治AML患者临床特征与血清TK1水平的关系发现,血清LDH高水平组和初诊时伴有发热组,血清TK1浓度分别明显高于血清LDH水平正常组和初诊时体温正常组的患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男性、年龄≥60岁、外周血WBC计数≥50×10E9/L、HGB水平<100g/L及PLT计数<100×10E9/L各组别血清TK1的浓度分别较其另一组的高,但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将11例M3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其中低危组有4例,中危组有5例,高危组有2例,分析血清TK1浓度在不同预后分组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209)。但就血清TK1在各组的阳性率来看,高危组相较于中危组和低危组来说明显升高。【结论】在AML中,获得缓解(包括CR和PR)的患者其血清TK1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而未缓解者则无明显差异。处于CR的AML患者血清TK1水平持续低表达,若本病复发则显著升高(P<0.05)。在AML患者中,血清TK1浓度与染色体核型、血清LDH水平、初诊时发热与否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因此,监测血清TK1水平变化在AML的临床诊治、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以及提示复发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