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宫是我国古代皇帝等特权阶级在某些有自然形胜的地方修建的宫室,以达到避暑、避寒或休闲等目的。唐代共修建了数十座离宫别苑,其中以位于宝鸡市麟游县的九成宫(隋仁寿宫)和铜川市印台区的玉华宫久负盛名。本文选取这两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地理基础、兴衰过程、建筑布局及功能、环境变迁、价值影响及相关历史事件梳理分析,以期能对唐九成宫和玉华宫做一全面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扩大视野,将之与其它离宫甚至是皇宫的某些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探寻这类建筑之间的通性。同时,提出几点对两宫文化价值的看法,以期能对当地当前及今后的城市建设规划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为两宫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本文分为以下七个部分:一、绪论。简要地论述了学界对唐九成宫和玉华宫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成果,从而阐明本文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并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和界定。二、主要探索了唐九成宫和玉华宫的历史地理基础。通过对唐以前历代王朝在关中修建离宫的情况的回顾,可知历代帝王营建离宫已经成为一种定制。唐王朝亦是如此,帝王们出于避暑、避寒或军事战略等需要而修建大量的离宫。结合唐朝初期西北边境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对九成宫和玉华宫所在地的地理形胜和战略意义的分析,可以推出唐初复建九成宫(隋仁寿宫)和营建玉华宫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三、梳理了唐九成宫和玉华宫的建设过程,总结并比较两宫的发展特征和原因。两宫都是唐太宗时期在旧宫的基础上改造并走向鼎盛的,由旧宫改造为新宫的过程,实际上是两宫主要功能的转变过程,即由侧重于军事战略功能转变为单纯避暑休闲功能的过程。但同时,两宫的发展特征也存在差异,一是太宗早年和晚年节俭态度的变化,直接反映在营建两宫时的投入上;二是两宫在皇帝废置不用之后的变迁过程也不尽相同。四、论述唐九成宫和玉华宫的建筑布局和功能。通过对两宫内建筑基本概况的分析,基本确定部分建筑的地理位置和作用,据此探讨两宫的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情况,并总结其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的特点。然后,在对两宫建筑布局特点和功能分区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研究,将两宫与同时代其它离宫以及皇宫的建筑布局特点进行比较,总结离宫布局的一般规律,以及和皇宫布局的关系。五、探讨唐九成宫和玉华宫环境变迁情况。主要探讨两宫选址对环境的选择、改造和利用情况,并分析两宫环境变迁直至毁灭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两宫环境选择、改造、利用情况以及变迁过程的特点,并比较两宫之差异。六、总结唐九成宫和玉华宫的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两宫是唐代离宫群中的杰出代表,在唐代历史上有着重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章通过总结两宫在唐代离宫群中的地位以及其功能的发挥和演变,以体现其在本质功能(避暑功能)、建筑史以及环境史上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些价值在两宫遗址开发、保护和利用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展望离宫文化旅游的前景。七、结论。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本文是以九成宫和玉华宫为个案,从历史地理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初步尝试,在学术上具有以下几点创见:1、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将九成宫和玉华宫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并比较两宫历史地理基础、发展特征、建筑布局、功能分区、环境变迁及作用价值,再进一步将之与其它离宫及京城皇宫进行比较,进而总结离宫布局、功能等方面的一般特征。2、从环境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两宫对环境的选择、利用以及变迁过程。其中凸显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关系,体现了历史地理研究的要义。3、离宫是为皇帝服务的建筑群,通过研究考证,可知其建筑布局、功能分区等方面与京城皇宫是非常相近的。从这方面讲,离宫具备了唐代都城的某些特质。因此,从这个角度进行探讨,间接地促进了这一薄弱领域的城市历史地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