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来以来,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一些国家银行风险频发、区域性金融危机不断,使得金融安全和国家财政安全问题受到全球各国的普遍关注,实践表明,金融风险加剧往往与政府的债务危机和财政支付危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国家财政实力的强弱也直接决定着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我国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中,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旧体制被打破了,而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规范制度还在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责权限边界模糊,政府行为尚欠规范,这种特殊国情决定了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剖析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转化的成因,分析二者相互转化的成本及收益,以及探讨二者相互转化的合理边界对促进财政、金融,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导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理论的情况、文献综述、论文框架和创新之处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一部分是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转化的一般考察。这一部分从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别分析了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的生成机制,认为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既具有一般性,在我国又具有特殊性;从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相互转化的路径和表现着手,分析了这两种风险相互转化的原因,认为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紧密相连,相互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财政和金融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有共生性。另外,提出决定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转化的原因还有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造成的财政、金融、企业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转型期要为旧有体制遗留问题付账和为新体制埋单所产生的转型成本,以及转型期政府职能的模糊性等。第二部分是我国转型期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的理论分析。这一部分从经济转型引起我国共有经济部门的资金困境谈起,剖析这种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当时由于隐性税收机制的解体以及居民部门金融剩余的增长,通过金融途径筹资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认为在中国当时的初始条件的约束下,从满足政府目标约束的政策可选空间探讨,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不失为一种化解财政支出风险的合理手段,同时也认为这种方式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第三部分是我国转型期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化的理论分析。在这一部分里,分别从历史角度出发、从金融系统风险分担角度出发、从政府的公共责任角度出发,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国家财政对金融部门进行救助的必要性,得出在我国转型期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化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结论,同时剖析以财政的办法化解金融风险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收益。第四部分是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转化的绩效分析。在这一部分中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转轨时期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相互转化进行了绩效分析,建立了二者相互转化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了二者相互转化的合理边界,并对有效控制二者的相互转化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