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微导管在冠心病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KANEKA双腔微导管辅助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0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使用KANEKA双腔微导管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35例为研究组,并选择采用传统方法(非KANEKA双腔微导管)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造影结果;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介入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比较两组不同临床特征及造影结果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果:(1)两组患者造影结果比较两组造影结果显示,研究组J-CTO评分≥2分的患者29例占比(82.86%)J-CTO评分<2分的患者6例占比(17.14%)与对照组J-CTO评分≥2分的患者26例占比(74.29%)J-CTO评分<2分的患者9例占比(25.71%)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冠状动脉靶病变LM(左主干)患者1例占比(2.860%)与对照比冠状动脉靶病变LM(左主干)0例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冠状动脉靶病变LAD(左前降支)患者15例占比(42.86%)与对照比冠状动脉靶病变LAD(左前降支)14例占比(40.00%)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冠状动脉靶病变LCX(左回旋支)的患者5例占比(14.29%)与对照比冠状动脉靶病变LCX(左回旋支)6例占比(17.14%)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冠状动脉靶病变RCA(右冠状动脉)14例占比(40.00%)与对照比冠状动脉靶病变RCA(右冠状动脉)15例占比(42.86%)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病灶总数<2的患者6例占比(17.14%)与对照比病灶总数<2的患者8例占比(22.86%)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病灶总数≥2的患者29例占比(82.86%)与对照比病灶总数≥2的患者27例占比(77.14%)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两组手术成功率及介入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比较研究组正向导丝技术使用例数为33例占比(94.29%)与对照组32例占比(91.43%)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逆向导丝技术使用例数为1例占比(2.860%)与对照组2例占比(5.71%)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综合技术使用例数为1例占比(2.860%)与对照组1例占比(2.86%)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IABP辅助例数为1例占比(2.860%)与对照组2例占比(5.71%)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造影剂使用量230.58±95.42与对照组240.78±97.59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手术治疗成功33例占比(94.29%)高于对照组26例占比(74.2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植入支架总长度54.82±31.02大于对照组39.81±25.4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植入支架直径4.68±2.31大于对照组3.58±2.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X线平均辐射剂题2560.31±1230.43少于对照组3240.59±1453.8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没有出现转手术治疗以及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夺塞等并发症情况。(3)两组不同临床特征及造影结果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研究组年龄≥75岁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3例(9.09%)与对照组年龄≥75岁手术成功率1例(3.70%)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年龄<75岁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30例(90.91%)与对照组年龄<75手术成功率26例(96.30%)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男性患者手术成功率为25例(75.76%)与对照组男性患者手术成功率24例(88.89%)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女性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例(24.24%)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3例(11.11%)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1例(33.33%)与对照组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手术成功率4例(14.81%)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无糖尿病病史患者手术成功率为22例(66.67%)与对照组无糖尿病病史手术成功率23例(85.19%)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有高血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21例(63.64%)与对照组有高血压患者手术成功率13例(48.15%)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无高血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2例(36.36%)与对照组无高血压患者手术成功率14例(51.85%)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有高血脂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2例(36.36%)与对照组有高血压患者手术成功率7例(25.93%)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无高血脂患者手术成功率为21例(63.64%)与对照组无高血脂患者手术成功率20例(74.07%)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吸烟患者手术成功率为6例(18.18%)与对照组吸烟患者手术成功率5例(18.52%)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吸烟患者手术成功率为27例(81.82%)与对照组不吸烟患者手术成功率22例(81.48%)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有PCI治疗史患者手术成功率为5例(15.15%)与对照组有PCI治疗史患者手术成功率2例(7.41%)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无PCI治疗史患者手术成功率为28例(84.85%)与对照组无PCI治疗史患者手术成功率25例(92.59%)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有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5例(45.45%)高于对照组有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手术成功率5例(18.5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J-CTO评分≥2分患者手术成功率为27例(82.86%)高于对照组J-CTO评分≥2患者手术成功率15例(74.2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研究组在难度较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手术成功率上高于对照组。结论:KANEKA双腔微导管辅助平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CTO病变行PCI手术治疗中能提高指引导丝通过的成功率;并且KANEKA双腔微导管斑块挤压技术可辅助球囊通过导丝能通过而但球囊不能通过的CTO病变。KANEKA双腔微导管与传统微导管相比能够在不增加X线辐射剂量、造影剂使用剂量及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增加手术成功率。KANEKA双腔微导管在J-CTO评分≥2分的困难级别的CTO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上比传统微导管更高;KANEKA双腔微导管辅助在CTO病变的PCI过程中成功率高且安全性高,为治疗冠状动脉CTO病变提供新的方案。
其他文献
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心房电活动紊乱,从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障碍。年龄是房颤发生重要的危险因素,它与房颤负荷增加有关,在65岁后呈急剧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导管消融治疗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AADs),并有数据显示导管消融对于老年症状性房颤患者的治疗与年轻人相比同样是有利的。阵发性房颤
目的:探讨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对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r AF)导管消融成功率的影响并探讨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单独及联合其他超声参数在预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远期复发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将2019年01月-2020年01
目的:通过对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部分检验、检查指标及不良事件的观察分析,评判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03月在皖南医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152例,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50例(缬沙坦)和实验组102例(沙库巴曲缬沙坦钠ARNI),收集每位患者的性别
背景: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极大地增加了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率。随着对AF发生机制的研究,目前认为肺静脉(PV)肌袖触发灶是导致自发性AF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通过导管射频消融达到完全的环肺静脉隔离(CPVI),已成为治疗不同类型AF的基石,尤其是治疗阵发性房颤(PAF)。然而对于持续性房颤(Per AF)和长程持续性房颤,至今仍未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消融策略。因此产
目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临床表现复杂,发病率高,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肠道菌群在心力衰竭病程中可能有促炎症作用,另一方面可能与短链脂肪酸代谢有关发挥有益作用。目前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道瘤胃球菌丰度变化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通过16S r RNA测序,旨在揭示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的作用关系,明确瘤胃球菌属丰度变化,同时发现某类在心力衰竭进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菌群。方法:201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药物涂层球囊(DCB)、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PTCA)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及宣城市、宁国市、当涂县、和县人民医院等医联体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为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并于冠脉再狭窄病变处分别应用DES、DCB、BA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患者96例,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与房间隔厚度及左房僵硬度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患者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86例(左房重构组LAR42例、左房非重构组LAN44例)和47名健康体检者,应用2D-STI获得收缩期左心房平均应变率(mSRs)、舒张早期左心房平均应变率(mSRe)、舒张晚期左心房平均应变率(mSRa)及左心房整体纵向峰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II引起的急性血压升高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急性血压升高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16只成年雄性Lister-Hoode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8),对照组(n=8)。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和对照组(n=3)。取3只实验组SD大鼠及3只对照组SD大鼠,用尾套法测量其血压。每分钟测量1次血压
目的:使用si RNA转染H9C2心肌细胞敲低AKAP5,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观察心肌细胞的肥大相关蛋白和心肌细胞表面积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AKAP5与PKA、AKAP5与CAN之间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探究AKAP5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重塑的机制。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3000TM转染试剂转染si RNA进入H9C2细胞内敲低AKAP5的表达;细胞缺
目的:构建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lnc RNA/mi RNA/m RNA调控网络,观察其中关键轴lnc RNA AK141955/mi R-124-3p/Sema6d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探讨lnc RNAAK141955通过ce RNA机制调控mi R-124-3p/Sema6d表达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分子机制,旨在阐明lnc RNA AK141955/mi R-124-3p/Sema6d轴调控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