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并对其病因进行探讨。
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5例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1.本组35例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均为Ⅰ-Ⅱ级,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均无意识障碍发生,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无脑积水,少数有脑血管痉挛出现(8.6%),经相关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较快。
2.颅脑CT检查显示出血部位多位于中脑周围池(环池、脚间池、四叠体池、脚池)及桥前池,极少数患者(5.71%,2/35)出血扩散至侧裂池和纵裂池;Fisher分级主要为1-2级,2例3级病例,无4级病例。所有病例发病一周内DSA检查均无阳性发现,发病3个月后复查DSA仍未发现异常。
3.病程平均16天,平均随访14个月,无一例再出血,无患者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结论:PNSAH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无阳性发现,其临床症状较轻,病情恢复较快,并发症少,预后良好,无再出血发生。对远期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