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系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j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类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铜系氧化物因其独特的性质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其结晶特点制备不同形貌的粉体并考察形貌对其性能的影响,对于深入开发铜系氧化物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化学沉淀-还原法、固相合成、化学沉淀等方法实现了铜系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简单制备。考察了铜源、还原剂、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铜系氧化物形貌及尺寸的影响。产物的物相、形貌和尺寸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投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进行表征。并对反应机理及内在规律进行了探讨。通过调控实验条件制备了均匀分散的50nm以下的纳米颗粒、不同尺寸大小的球形颗粒、250nm的多孔球、200nm、400nm、和800nm的立方块、200nm、400nm的八面体、1μm的六角形、2μm的八角树叶状的氧化亚铜粉体和纳米带状、分级结构微球、分级结构麦捆状、多孔纳米棒状、纳米颗粒、多孔枣核状结构的氧化铜粉末。实验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样方式、搅拌方式、表面活性剂均对产物的形貌和分散性产生影响。此外,论文通过甲基橙在可见光下的降解实验,考察了多孔球形纳米氧化亚铜的光催化性能。实验发现:在除去甲基橙过程中Cu20的吸附性质和催化性质均有表现,但以吸附为主。最后论文还分析和比较了 Cu20和CuO在乌尔曼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验表明:在合成还原橄榄T的过程中,氧化铜做催化剂时效果优于氧化亚铜;纳米带状CuO、多孔纳米棒状CuO、CuO纳米颗粒的催化效率高于分级结构麦捆状CuO、分级结构微球状CuO和厚片状CuO,而且制备出前三种氧化铜的方法原料成本较低,操作流程少,所需时间短,非常适合规模化制备。
其他文献
一、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着“以技术为载体,体能与技能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律动感十足的垫上操导入,遵循快乐体育的新课
本文介绍了利用甲苯-乙醇混合液作为溶剂测定聚酯多元醇中酸值的含量。概述了测试酸值的意义,讨论了影响结果准确率的因素。用此法测试酸值既稳定又快速,是一种能够得出准确
期刊
本文探究用人谋略的几个方面,即自用、识观、选荐、聚用、借力、激励、统御和培教等,并浅析其意义
<正>海南省临高县优秀教师红华中学吴年生老师三十多年如一日,矢志不移,一丝不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三尺讲台上尽显他精彩的展示。多年来,他所执教的毕业班,语文测试及格
铁路推行实名购票和网络售票之后,倒卖车票活动受到了非常明显的遏制,但并未根本杜绝。一些倒票活动出现新的规律、特点,倒票行为模式、途径方法、人员构成发生较大变化,防范和打
分析了吸收式热泵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原理,通过某锅炉房进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改造后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跟踪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平均节能率为10.86%,排烟温度降低为30℃以下,有
介绍了燃气电厂天然气性能加热器配置方案,通过GT-PRO软件模拟,分析性能加热器对机组热耗、效率及出力的影响,并对是否设置性能加热器的经济性进行简单的比较。
旋转喷雾干燥法(Spray Dryer Absorber,以下简称SD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的半干法脱硫技术,其具有设备投资低、占地面积小、基本无废水排放等优点,在钢铁行业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因其脱硫效率较低,难以满足超低排放要求,急需对SDA塔进行优化改进,研究影响脱硫过程的因素,提高脱硫效率。本文采用实验平台考察了在本实验平台下二氧化硫浓度、吸收剂质量、反应温度、烟气流速、补水量等因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