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类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铜系氧化物因其独特的性质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其结晶特点制备不同形貌的粉体并考察形貌对其性能的影响,对于深入开发铜系氧化物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化学沉淀-还原法、固相合成、化学沉淀等方法实现了铜系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简单制备。考察了铜源、还原剂、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铜系氧化物形貌及尺寸的影响。产物的物相、形貌和尺寸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投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进行表征。并对反应机理及内在规律进行了探讨。通过调控实验条件制备了均匀分散的50nm以下的纳米颗粒、不同尺寸大小的球形颗粒、250nm的多孔球、200nm、400nm、和800nm的立方块、200nm、400nm的八面体、1μm的六角形、2μm的八角树叶状的氧化亚铜粉体和纳米带状、分级结构微球、分级结构麦捆状、多孔纳米棒状、纳米颗粒、多孔枣核状结构的氧化铜粉末。实验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样方式、搅拌方式、表面活性剂均对产物的形貌和分散性产生影响。此外,论文通过甲基橙在可见光下的降解实验,考察了多孔球形纳米氧化亚铜的光催化性能。实验发现:在除去甲基橙过程中Cu20的吸附性质和催化性质均有表现,但以吸附为主。最后论文还分析和比较了 Cu20和CuO在乌尔曼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验表明:在合成还原橄榄T的过程中,氧化铜做催化剂时效果优于氧化亚铜;纳米带状CuO、多孔纳米棒状CuO、CuO纳米颗粒的催化效率高于分级结构麦捆状CuO、分级结构微球状CuO和厚片状CuO,而且制备出前三种氧化铜的方法原料成本较低,操作流程少,所需时间短,非常适合规模化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