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生态学和遗传学研究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sl2260ygl2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对玉米温敏雄性核不育材料(TGMS)琼6Qms和琼68ms进行了研究。利用分期播种和田间叶龄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琼68ms的育性转换机制。在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阶段内,对(琼6Qms×丹958)及琼(68ms×K12)分离群体的育性进行田间调查,研究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利用F_2群体,通过BSA分池的方法筛选与温敏不育系琼6Qms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目标基因进行定位。同时利用(琼68ms×K12)的F_(2:3)群体,构建了F_2群体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对琼68ms的育性进行了QTLs
其他文献
石灰性土壤在我国有大面积的分布,而且都是重要的农业区。石灰性土壤中各种元素的状态和转化,对植物营养和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氟是人体和动物的必需元素之一,环境中的氟含量出现异常,往往会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引起人畜的氟中毒病症。对于动植物而言,过量的氟会对其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氟的形态分级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土壤氟污染的有效预防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
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478为受体,以质粒pBI101-Chi-Bmk为载体,在15%的蔗糖等渗溶液中,将花粉与质粒DNA混合,应用JY92-Ⅱ型超声波细胞粉碎仪进行超声波处理,然后辅以人工授粉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中,经PCR,Km涂抹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转化率为1.4%。 另外,本试验对影响玉米花粉介导转化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从等渗溶液浓度、超声波处理强度及花粉
学位
本文采用营养液培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低分子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以及不同碳氮比有机物料对烤烟生理特性和烤后烟叶成分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有机酸能够促进烟草的生长发育,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硝酸还原酶、转化酶、淀粉酶活性和根系活力,降低烟草体内的丙二醛含量,提高N、P、K在烟叶中的积累量。其中,苹果酸、乳酸、柠檬酸的效果相对较好,苯甲酸和腐殖酸次之。 2.乳酸和苹
学位
2002~2004两年在河南省四个主要土壤类型采用大田试验、水泥池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肥力、不同质地潮土、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追肥时期对三种筋力的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均衡的土壤肥力能够促进不同筋力小麦的生长的全面营养,能够提高小麦各生育期剑(旗)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叶绿素荧光反应系统中光电子的传递能力,使小麦获得较高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并
学位
玉米是高产的粮食作物,其果穗性状是构成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在玉米育种实践中,我们发现某些玉米自交系的苞叶相对雌穗轴短,使得雌穗上部籽粒无苞叶保护,而被外力损害。我们以短苞叶自志系139号和正常苞叶自交系1号为材料,从不同时期玉米果穗生长发育的形态、解剖、生理方面来研究139号苞叶相对雌穗轴变短的原因。实验结果如下: 从玉米果穗发育形态特征方面:(1)139号苞叶层数明显多于对照1号。(2)1
学位
本文以转Bt棉新棉33B和转Cry1Ac/CpTI双价基因水稻MSA和MSB为材料,采用ELISA-Cry1Ac蛋白定量测定法研究了转Bt基因作物组织中的杀虫蛋白在不同环境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取得了如下结果: 1.转Bt-cry1Ac基因棉花组织中杀虫蛋白在环境中的降解动态 大田和试验室研究了Bt棉花叶片中Cry1Ac杀虫蛋白在土壤介质中和不同环境条件空气介质中的降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
学位
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在生长期间常受到鳞翅目等虫害的危害,造成严重的减产。常规的化学防治因为农药残留会对环境及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目前,作物转基因抗虫育种因其具有不受物种限制、高效、快速和准确性高等优点而备受育种工作者的青昧。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影响农杆菌介导法油菜转基因技术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苗龄为6-7d的子叶柄的分化率最高,更适合作农杆菌的转化材料;农杆菌感染子叶柄的时间应为5mi
学位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主要的逆境因子,随着全球干旱少雨,作物抗旱遗传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小麦作为世界上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抗旱性状遗传的研究和培育抗旱品种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出现,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小麦抗旱性QTL进行定位和作图,为抗旱育种工作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近几年来,国外在作物抗旱生理性状的遗传研究,尤其是分子标记方面突飞猛进,而我国在此方面还较薄弱。 本研
学位
本研究通过PCR检测对转基因大麦后代中外源Trx S基因(Thioredoxin S, Trx S)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转基因大麦籽粒的有关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大麦的品质相关生理特性比非转基因大麦有了较大的改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对5个转基因大麦品种(晋引6号、豫啤1号、来色依、Harrington、Franklin)的64个转基因后代株系共1400个单株进行
学位
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是比较有应用潜力的一种不育类型,搞清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将有助于选育出恢复度高而稳定的恢复系,从而选育出优良的强优势杂交组合。本试验选用K型不育系豫麦3号、S43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豫麦2号组配了三种回交群体: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对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同时采用SSR分子标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