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木耳科,木耳属,是一种在我国有几千年食用历史的食用胶质真菌。目前,我国黑木耳产业发展迅猛,2014年后黑木耳栽培规模跃居我国食用菌栽培的第二位,仅次于香菇。黑木耳富含蛋白质、糖类、钙、磷以及铁等营养物质;同时还有补血、降糖、调节血脂、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药食两用佳品。但是,黑木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木耳科,木耳属,是一种在我国有几千年食用历史的食用胶质真菌。目前,我国黑木耳产业发展迅猛,2014年后黑木耳栽培规模跃居我国食用菌栽培的第二位,仅次于香菇。黑木耳富含蛋白质、糖类、钙、磷以及铁等营养物质;同时还有补血、降糖、调节血脂、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药食两用佳品。但是,黑木耳作为菌类,其生长对于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因此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含量,特别是对砷元素的富集。而不同形态的砷的毒性不同,其中只有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两种无机砷形态具有高毒性,其余均为低毒或者无毒形态。目前关于黑木耳中砷形态的研究较少,但通过对其它食用菌的研究发现,香菇、松茸、松露、牛肝菌和青冈菌等食用菌中几乎都存在着如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砷甜菜碱(AsB)、砷胆碱(AsC)等多种不同的砷形态,且有机砷含量占比大于无机砷。目前国标GB 2762-2017只对食用菌的总砷含量有限量要求,并未对食用菌中的无机砷含量做出规定,因此很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鉴于此,本试验利用HPLC-UV-AFS研究适合黑木耳基质的砷形态组分的检测方法后,再分析检测200组重庆市售黑木耳样品,探究黑木耳中砷形态的分布以及对重庆市售黑木耳中砷的污染进行风险评估,以期为黑木耳中砷形态组分的检测及风险研判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持。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木耳中砷形态组分的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称取1 g黑木耳样品,用15m L80%的甲醇溶液作为提取剂,在640 W,40℃条件下,超声15 min,离心取上清液10 m L,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合并提取液,真空浓缩至近干,定容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消解-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进行检测,仪器条件设置为:0.05 mmol/L(用10%氨水调至p H=9.0)和25 mmol/L(用氨水调至p H=8.0)磷酸二氢铵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空心阴极灯电流为80 m A,负高压为330 V,载气流量为300 m L/min,屏蔽气流量为900 m L/min,HCL浓度为8%,KBH4浓度为2%,K2S2O8浓度为1%。由此方法,AsB、AsⅢ、DMA、MMA、AsⅤ5种砷形态的线性R2值均在0.998以上,加标回收率均在89%以上。2.200组黑木耳样品中砷形态组分的分析。结果为,五种砷形态在黑木耳中均有检出,其中AsB的检出率为87.5%,含量均值为0.038 mg/kg,在黑木耳中的分布比其余四种砷形态分布更为广泛;有机砷检出率为93.5%,大于无机砷的检出率87.0%,含量均值为0.076 mg/kg,与无机砷相近,其分布从广度上大于无机砷,程度上与无机砷相同,并且发现黑木耳中可能存在其它不能被HPLC-UV-AFS检测出来的砷形态。在对黑木耳中5种砷形态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在黑木耳中AsⅢ、AsⅤ、DMA以及MMA这4种砷形态的分布有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推测黑木耳生长过程中,其内部的砷形态可能参与代谢,其中DMA、MMA、AsⅢ以及AsⅤ是转化过程中相对稳定存在的砷形态。在分析产地对黑木耳中五种砷形态的影响结果时,发现产地不同,黑木耳中砷形态也会有所不同,推断出不同产地、不同产地的培养方式以及各产地培养基质来源不同的确会对其内部砷形态的分布造成差异。3.本次研究采集的200批次黑木耳样品的无机砷污染指数均小于0.6,属于一级产品,不合格率为0;总砷污染指数大于1的有2批次,在0.6-1之间的有8批次,不合格率为1%。采用总砷含量进行黑木耳样品判定时,在实际检验中会造成误判情况。对200批次黑木耳进行了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得出以无机砷计的THQ值为0.019,其THQ值均远远小于1。以上可以看出,重庆市售黑木耳受砷污染的情况不严重,整体食用风险等级偏低。从重庆市售黑木耳无机砷污染指数来看,散装黑木耳的无机砷污染风险与预包装黑木耳一致,渝西地区的风险要高于重庆市其它地区,超市的风险水平要高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结论:本试验利用HPLC-UV-AFS联用仪找到了适合于黑木耳基质的砷形态检测方法,在黑木耳中检测出5种砷形态的分布,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其它的砷形态;进一步发现黑木耳中DMA、MMA、AsⅢ以及As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产地不同的黑木耳中砷形态存在差异;最后对重庆市售黑木耳样品进行砷含量的风险评估,发现砷污染的整体食用风险等级偏低。散装黑木耳无机砷污染的风险与预包装黑木耳一致,渝西地区的风险高于其它地区,超市的风险水平高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并对黑木耳中砷含量的标准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教育部提出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响应课改,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何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以核心素养为指引选择学习内容?采取何种教学过程和方法能够保证核心素养的目标得到落实?如何评价学生达到相应的素养目标?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本研究在综合阅读大量文献的基
英语写作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实践活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写作教学一直存在阅读与写作分割,输入和输出脱离的问题。2012年,王初明提出的“读后续写”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几乎从未接触过“读后续写”,使得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写作无从下手。2001年,教育部出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倡导学生互相的合作。同伴互助学习要求学生在互动和帮助下
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是1986年引入中国的,这对我国当时笼统模糊的课程标准带来了巨大的启示,推动我国学者基于中国国情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提出了“三维目标”。至此,课程标准不再关注知识本位,转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2020年新修订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教育强国”的目标,教师教学更应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体现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仍然适
我国是世界上茶园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有超过60%的茶园分布在丘陵山区,丘陵山区独特的地形限制了茶园的自动化管理。茶树的病虫害防护在茶园的日常管理中尤为重要,如今茶园自动化管理中喷药作业基本靠人工完成,使得劳动力紧张,作业成本增加。传统的喷杆式喷药装置,无法实现高效、精准且低污染的喷药。为实现丘陵山区茶园自动化喷药,解决我国目前丘陵山区茶园喷药质量差、喷药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也是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关键课程。《哲学与文化》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教材,是对《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两本教材的全面整合与重构。依托《哲学与文化》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践行,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合理地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之与《哲学与文化》课程的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对超出自己课前预设的情况时瞬间做出的创造性行动,它不仅是教师生本位的价值取向和广博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敏捷的思维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创造能力的集中产物。教学机智有利于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将课堂上的意外情况转变为教学资源,化“不利”为“有利”,在维护课堂秩序、保证课堂顺利进行的同时增强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本文力求将教学机智融入高中政治课教
柑橘因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耐储存的特性,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近年来,柑橘产业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帮扶产业,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随着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和国际贸易增强,实蝇类害虫危害面积也逐渐扩大。重庆市江津区作为长江上中游著名的柑橘老产区,其气候特征非常利于柑橘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各种病虫的发生,部分病虫害的大发生给当地橘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江津区政府密切关注实蝇类
随着读写结合写作在语言测评领域的兴起,概要写作——作为一种能有效评估考生综合读写语言能力的测试题型——出现在最新一轮高考英语改革中,这一新题型引起了众多一线高中师生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有关英语概要写作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有关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教育准实验来探讨策略的指导应用对高中生英语概要写作表现的影响。基于对概要写作及相关概括策略研究的理论知识梳理,本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更是作为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重要的培养目标,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依赖于精心创设的活动才能得以实现。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进行了更新,生物学科新版教科书提升了育人价值角度思考和权衡自觉性的内容比例,注重开展活动。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精神实质的
化学课程资源是保证化学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2017版(2020修订)的高中化学课标明确指出不同地区的学校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蒙古族拥有多样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然而目前这些课程资源却没有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如果它们被合理地应用到蒙古族地区的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反映蒙古族的文化传统和区域特色,使蒙古族地区学生的化学学习生活化、兴趣化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