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s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进行临床研究,综合评价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法在治疗CSG上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研究方法:(1)治疗组:采用火针针刺至阳穴、中脘穴、胃俞穴(双)、脾俞穴(双)、足三里穴(双),为每3天1次,9天1疗程;最后1次火针治疗3天后行穴位埋线1次(取穴同火针),20天后疗程结束并观察,共30天。(2)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法,奥美拉唑20mg/次;阿莫西林0.5g/次,餐前半小时及睡前服。4周为1疗程,共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C14呼气试验评定的分析来综合研究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法对CSG的临床疗效。1个月后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其CSG的复发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对CSG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2)两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对纳呆食少和胃脘疼痛两项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对嗳气和反酸两项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项症状治疗前后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很大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中,8个分量表(PF、RP、BP、GH、VT、SF、RE、MH)的积分较治疗前均有很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中,除BP分量表外的其他7个分量表(PF、RP、GH、VT、SF、RE、MH)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量表躯体疼痛(BP)的积分改善不理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14呼气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的Hp清除率为71.43%,对照组为92.86%;两组治疗后对Hp的清除作用均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照组对Hp的清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过程中治疗组随访成功24例,对照组随访成功25例。治疗组复发率为2.17%,对照组复发率为16.00%,治疗组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更好。结论:(1)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法和口服西药法对于CSG患者临床症状及Hp清除率均有一定的作用,都能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2)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在胃脘疼痛及纳呆食少这两项症状的改善及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方面优于口服西药法;且火针配合穴位埋线具备安全性强、无副作用、复发率低等特点;(3)对于Hp的清除率,口服西药法明显优于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法;综上所述,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法具有良好的改善胃脘疼痛及消化不良症状的作用,同时具备安全性强,无副作用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