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技术产业化及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新经济增长理论、投资理论等相关经济学领域最近20多年来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国家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关注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分别就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风险投资问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问题、高技术产业园区建立与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高技术企业发展问题等方面课题作了较多的研究,也有少数学者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绩效作过分析,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定性的角度研究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并且集中在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多于对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研究,而从效率角度研究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至今还没有人系统做过。本文选择“高技术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理论探讨高技术产业形成和增长的机理,主要从效率理论视角来分析影响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因素并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此项研究,可以全面了解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状况,揭示影响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含义,以便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本研究基于生产率及效率理论和方法,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在对高技术产业形成和增长机理及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和效率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层面考察了高技术产业增长的效率问题,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和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及中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测算和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的要素生产率,特别是引入非径向和非角度的SBM-DEA模型测算了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变化,并借助于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理论和方法就高技术产业效率的行业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影响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高技术产业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成长过程也就是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后并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发展的过程。本文提出了高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过程模式以及高技术产业增长的两部门×两阶段×三要素模型。通过运用效率理论原理分析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因素,从理论上探究高技术产业增长受资源投入、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经济性等因素的影响。2.中国高技术产业在1995年到2004年10年中增长迅速,已经在中国制造业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国民经济做出重要贡献。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增长好,占高技术产业的份额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大;从行业来看,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和电子计算机产业发展较快,是高技术产业中税收的主要贡献行业。3.从区域范围看,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连续10年劳动生产率的最佳实践省份都分布在东部地区,而最差实践省份一直在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1995-2004年间是普遍上升的,全国和三大经济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在1995-2004年间都趋向于自身的稳态,但是各省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从行业内部看,高技术产业内部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最佳实践行业(计算机整机制造业)与最差实践行业(航天器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很大,但是航空器制造业通过自主创新等措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很快,逐渐缩小了与其他行业的差距。从资本生产率来看,虽然高技术产业资本生产率在1995-2004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全国范围和中部地区有收敛迹象,但东部和西部均没有收敛,表明资本的使用效率在各地区间和各行业内的差距差距仍然存在,仍有扩大倾向。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资本生产率的增长仍然是全国最好的。高技术产业内部各行业的资本生产率在1995-2004年总体呈上升趋势,计算机整机制造业10年来一直名列前茅,而行业内部的资本生产率差距却没有缩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技术产业的要素生产率无论是在区域间还是行业间都存在在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的要素生产率都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而高技术行业中的电子计算机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好于其他行业。高技术产业区域集中度与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4.从区域静态效率来看,省份和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的TE、PE和SE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TE)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差距不大,中部略高于西部。从时间序列来看,东中西部的技术效率都没有提高,对技术效率的改善不够;从行业静态效率来看,17个小行业的TE、PE和SE差异也较大,高技术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TE、PE和SE最佳,航天航空器制造业最差。从区域的动态效率来看,省份和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东部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中部的技术效率变化比东部好,但是技术进步还是慢于东部地区;从行业的动态效率看,航空航天器制造业10年间TFP变化平均水平是是五大行业中最好的,并且技术进步变化的作用大于技术效率变化的作用,这些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通过自主创新,整个领域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总之,东部好于中西部,技术进步贡献大于技术效率的贡献。从高技术产业效率的行业差异和区域差异关系来看,首先,高技术产业主要集聚在东部地区,而且集聚度正在不断提高;总体上说,高技术产业效率的行业差异与区域差异关系主要表现在高技术产业在区域集聚程度上,高技术行业集聚度越高,各种效率值也就越高。高技术产业区域集中度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基本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5.从地区和行业角度检验了多种因素分别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善及最终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从各因素对TFP及构成增长影响的计量结果,我们发现研究与发展支出(R&D)对地区TFP的增长作用显著为正,表明研究与发展支出对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的提高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人力资本的影响也完全符合预期,人力资本通过大量的R&D的支持,消化与吸收高技术产业较复杂的技术,在提高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相应地使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技能“更上一层楼”;资本积累的作用相当明显地表现为正的作用,高技术资本积累对各地区生产率及构成的增长仍然表现出积极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企业比重也被证明随着民营、外资经济成分的加入有利于高技术产业整体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抓住新产业革命机遇,遵循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律,完善高技术产业形成和增长机制;在注重高技术产业要素资源投入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高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改善技术效率,促进高技术产业现有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各区域要找准高技术产业的定位,注重产业集聚,发挥空间集聚效应;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系统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全面提高高技术产业生产率水平等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