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中感染发生的易患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uh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分析肝衰竭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继发感染的易患因素及其对肝衰竭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降低肝衰竭患者病死率提供依据。  方法:以2009年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肝衰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病因、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肝衰竭类型、并发症、用药、在院死亡情况等,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的感染率、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感染率的影响。  结果:1.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合并感染33人,在院患者总感染率为50%。住院期间发生新发感染的患者26人,新发感染率39.4%。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肝衰竭患者死亡与患者住院天数、入院时有无感染、有无肝性脑病、凝血功能、粒比及血氨等指标呈相关性。用PT值及入院是否有感染预测患者死亡有统计学意义(P=0.006,OR=1.175; P=0.02,OR=27.847)。2.感染与年龄、各项生化指标、有无并发症、病因等均无相关性,但与肝衰竭类型有关(P=0.047),急性肝衰竭患者感染率最低,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否进行有创操作也与感染相关(P=0.03),在院期间进行有创操作感染率为64.9%,未进行有创操作感染率为37.9%。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未能降低新发感染的发生率,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新发感染率为50%,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新发感染率23.0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  结论:1.肝衰竭并发感染发生率高。感染及凝血功能障碍与肝衰竭患者的死亡具有明显相关性。2.感染与年龄、性别、并发症、病因、生化学指标等因素无相关性,但与肝衰竭类型相关,急性肝衰竭感染率最低,亚急性肝衰竭感染率最高。是否进行有创操作与感染也具有相关性,有创操作可以增加感染的发生率。3.针对肝衰竭患者,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新发染率上没有差别。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和科技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培养高科技人才不仅需要完善的教育硬件,而且需要先进的教学软件.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指导着教师的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增加,来华留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但是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却明显滞后,常见的问题有:学术水平低、教学管理落后,而这长远看来是不
本文从城镇化发展的急迫性和历史性角度出发,根据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市场配置效率低下、功能不完备等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找出问题根源,提出适度放权,减少干预,提升城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行政事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务人员的日常事务处理占据了其工作很大比重,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提高行政事务人员的工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