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油料作物,同时也是许多食品的重要原料,对于保障我国居民的食品和植物油的供给,改善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过去三十年来,我国花生的生产取得了快速的增长,1978年到2008年,花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16%和2.96%。然而,我国花生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了面临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花生在整个农作物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小,地位不高导致对花生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2)花生科技成果的供给和农户对花生技术的需求均不足,导致花生技术进步缓慢;(3)花生品种更新慢,品种混杂、退化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全面把握花生种植户的技术采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准确评价技术采用对花生生产率的影响,本研究针对安徽省滁州市花生种植户开展了大规模的实地调查,调查共取得414个农户样本,样本主要分布在滁州市的明光县(129户)、南谯区(126户)和全椒县(119户),另外在定远县(20)和凤阳县(20)也取得了少量样本。调查结果表明,在当前的花生生产实践中,新技术的采用率还比较低:新品种采用率只有27%,而且有超过一半的农户仍在使用沿用了几十年的老品种;覆膜栽培技术和起垄栽培技术的采用率分别只有21%和19%。为了识别影响花生种植户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新品种”、“覆膜栽培”和“起垄栽培”三种技术构建了三个关于农户技术选择的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技术,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因素不尽相同,具体结果如下:(1)对新品种的采用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家庭人均收入、花生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打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而人均作物面积对新品种采用的影响显著为负;(2)对于覆膜栽培技术,人均作物面积、块均土地面积每、花生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收入中打工收入所占的比例的影响显著为负;(3)对于起垄栽培技术,家庭人均收入和农户的风险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花生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打工收入比例的影响显著为负。关于技术采用对花生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建立了花生生产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新品种的采用和覆膜栽培技术的采用对于提高花生生产率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新品种的采用将使每亩产量增加51.85斤,每亩增收333.75元;覆膜栽培技术的采用将使每亩产量增加72.5斤,每亩增收295.74元。起垄栽培技术对于花生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